如给她讲图片上的猫,我会边告诉她猫的样子,边指着图片学猫叫,卧室里经常有她咯咯的笑声。给她讲故事的时间一直维持到她6岁,6岁后,她的语言能力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我们就从我讲故事变成我们一起讲故事,一个图片我们两个一起说,你一言,我一语,认真的样子经常可以触动我的心弦。慢慢的,识字量增加了,图片下简单故事她可以读下来了,慢慢的她有了独立阅读的能力,我就以忙、累为借口,为她开一盏床头灯,把为她准备的大图片,少汉字的书放在她手里,我在旁边看自己的书陪伴着她。看她艰难的样子还真想“同情”她一下,于是这种同情就在对她的奖励中兑现了,因为这个时候她的阅读能力并不是很流畅,在她感觉吃力的时候,就找个借口给她奖励,读篇故事给她,她会满足的搂着我的脖子兴奋的叫我妈妈,同时驱逐了她对书的那一丝厌倦。
因为生活并不能处处如她所愿,每当她遇到挫折的时候,书也是她最好的伙伴,这个时候多半都是我读书给她。记得她5岁时,体操队的一个小朋友生病了,而省里的比赛时间也迫在眉睫,幼儿园老师非常着急,无奈之下把小队员一岁的她这个很多动作还没有学会的预备队员拉上阵,早上7点送去,下午6点去接她,整整11个小时学动作、练队型,队里的队员满是疲惫,我可怜的女儿眼睛都是迟钝的执着,嘴抿着,动作机械的练着,我能感觉出来,她想做好的愿望,也能体会到那种无能为力的无奈。回到家之后她说:妈妈,我不想练了,我疼!给她脱下衣服,才看到她的后背都被地板磨破了,血流在她身上,痛在我心里,说真话,那个时候我哭了,抱着她,给她讲了刘胡兰的故事,告诉她如果不去了,整个幼儿园的成绩都会受影响,老师也会受到批评,只要她可以坚持下来,幼儿园会成功,而她自己更会成功,因为坚强是自己成功的必备,并答应送本有刘胡兰的书给她做奖励,她答应了,看和她熟睡的身影,我真的感触到书所能带给她的力量。她知道了,原来世界上不只有可爱的小动物,美丽的公主……
还有,读书还需要老师和家长的正确引导。转眼我的女儿上小学了。校园生活在她面前展开了一个宽阔的世界,上学不几天,老师就给她们介绍了:“四库全书”,今天我还记得她鼻尖红红兴奋的样子:“妈妈,老师也给我找书看了!”是呀,书似乎成了她最想得到的礼物。后来她又订阅了《齐鲁少年》、《儿童文学》《中外寓言》《中外历史故事》等图书,几乎每次因为定书,我和她都要进行一番讨论,她嫌少,我嫌多,这也是我的策略之一,轻易得到的东西她就不会珍惜吧。而因为她爱读书,又懂得珍惜书,所以她的阅读不是单纯的看故事情节,很多知识性的东西都潜移默化的留在了她的脑子里,所以她成了班里的小才女,什么事务都可以让她发表一下看法,对事情的理解能力,反应能力都可以看出知识积累的优势。
到了二年级,随着她接触面的进一步扩大,她有了更多自己的看法,对选书也有了自己的想法,经常会提出要《淘气包马小跳》《星球大战》之类的书,尤其是《虹猫蓝兔》更是她心爱,而我因为感觉她比较自律,也没有明确否定,只是告诉她要在里面找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学习,比如他们的善良、爱心什么的。事实证明,孩子的分辨能力还是很低的,她们不能分辨书的娱乐性和知识性,慢慢的她会说:妈妈,这是什么东东呀?之类的话,我问她:什么是东东呀?她就很看不起的对我说:这都不知道,杜真子经常这么说。还有关于可爱的杜真子等各种人物的探索好奇占有了她很大精力,尤其是当我听别的家长说,很多孩子上课也看这种书时,我和她父亲就采取了果断措施,把这种类型的书全部藏了起来,明确规定放假期间才可以看,给她买了她最崇拜作者“杨红樱”主编的《女孩读写锦囊系列》,并且鼓励她在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