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培育良好的工作作风,把广大职工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加快卫生事业发展上来。要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道德实践报告活动,使"爱国守法、明理保险、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成为我们每个医护人员的行为准则和自觉行动。
第二,要通过开展卫生文化建设,促进全市卫生服务水平实现新提高。开展卫生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医疗卫生行业服务水平的提高。当前,广大群众对"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反映十分强烈,这一问题折射出来的,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与现实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服务水平的差距和矛盾。这里面既有医疗事业投入不足、医疗保险覆盖面小、药品和器材生产流通秩序混乱的因素,也有对医疗机构监管不严、医疗卫生资源布局不合理、医院公益性质淡化的问题。市委、市政府对此十分重视,将解决这一问题作为民心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解决这一问题,一要靠发展,二要靠改革,三要靠投入,四要靠监督。要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卫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减少服务成本,降低服务价格;要用改革的办法,市场的手段,利用好民间资源,提高社区卫生建设的社会参与度,建立社区卫生发展的新机制;要积极稳妥地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完善制度,严格管理,规范运作,把好事办好;要在创新服务流程、更新服务理念、提升服务内涵、优化服务形象等方面多下功夫,积极打造便捷化、人性化、规范化的医疗卫生服务品牌,真正让群众享受质优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切实减轻群众医疗费用负担,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
第三,要通过开展卫生文化建设,促进全市各项卫生事业实现新发展。开展卫生文化建设,要紧密结合卫生事业发展。一是要加强体系建设。要大力抓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妇幼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卫生监督体系等四个卫生体系建设,在抓好硬件建设的同时,着重抓好以提高医务人员能力和水平为重点的服务能力建设,不断提高诊疗水平,为群众提供满意服务。二是要加强网络建设。要切实推进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统筹规划、综合利用卫生资源,建立健全农村卫生服务网络,特别是要切实抓好农村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增强辐射带动能力,真正做到小病不出村、不出乡,大病不出县(城)。要不断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城市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技术指导、诊疗服务、人员培训、双向转诊等方面的有效合作,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多渠道吸引社会资金,引导和鼓励社会及个人举办多种形式的医疗卫生机构,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三是要强化机制建设。要加强卫生行政指挥协调机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医疗卫生质量评价机制、医疗卫生信息公示机制和信息沟通机制等机制建设,不断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和重大疾病防治能力,在设备配置、人员素质、工作机制和服务能力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加强综合卫生监督,提高卫生执法水平,打击损害群众利益的违法行为,保证人民卫生安全。
第四,要通过开展卫生文化建设,促进全市卫生行业形象实现新转变。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对卫生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要结合开展社会荣辱观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市医疗卫生系统广泛深入地开展医德医风教育,把"八荣入耻"的要求与医疗卫生工作的具体要求结合起来,牢固树立起以严守医德为荣、以背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