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没?”他说“吃了”,问他“吃饱了么?”他说“没”,我们赶紧拿来米粥喂他,给他买来苹果和黄瓜。我们问他要换衣服吗?他说“我有。”我们这才发现,他爬出来时始终背着一个书包,书包里放了衣服,还有一些书。他上初中二年级,是一个爱学习的好孩子。我们不敢去问他的家人,后来我们巡诊到小鱼洞村,试图打听他家人的情况,可是那里一片废墟,根本打听不到。可怜的孩子啊,也许你的亲人已经不在了,也许你在泥泞的路上承受了太多坎坷。可是,你从劫难中活过来了,请你笑一笑吧,请你哭一哭吧,我们有勇气活下来,难道我们还没有勇气笑么?没有勇气哭么?坚强的孩子啊,我们以后还要买更多的书,学更多的知识呀。
我们几个队员商量着要把他接到湖南来,一起供他上学,陪着他一起成长。可是有一天我们巡诊回来,发现帐篷全部撤走了,张鹏可能被其他的志愿者好心人接走了。勇敢的张鹏,你现在过得好吗?你的手还疼吗?你书包上的泥巴洗干净了吗?无论你走到哪里,请一定记得你还有我们湖南的亲人啊。
我们还碰到一个101岁的老奶奶,她被埋了4个小时才被解救出来,受伤的小腿又红又肿,脸上还有大片淤青。然而她对生活的那份热爱和那份执着,她顽强旺盛的生命力,让一切灾难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在接诊台,老奶奶一边伸出受伤的腿给医疗队员清理伤口,一边津津有味地吃起了白面馒头。
从17日起,医疗队一部分继续在医院接治伤员,另一部分则深入灾区第一线巡回医疗。我们曾到过通济镇一个十分偏远的小山村,那里的受灾群众还没来得及集中安置,分散在一个狭长的区域。在这里,我们碰到一个73岁的老农,他的后脑到耳朵部位受伤了,鲜血直流,可是他好象一点都不在乎,平静地跟我们聊天,他说:“只要人活着,一切都好办。”他热忱地非要拉着我们去吃饭。旁边的人悄悄告诉我们“他26岁的女儿死了”。我们都惊呆了,默默地陪着他一起做饭,虽然这些“饭”只是一些稀粥和菜汤,我们却觉得这是我们吃过的最可口的美味佳肴。
去灾区巡诊,我们什么车都坐过,拖拉机、三轮车、小客车,甚至是军车,在路上只要你招手,任何一辆车都会停下来,因为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救助灾区人民。我们每次进山,两旁的景观都不一样,在风景区银厂沟,我们亲眼看到一座大山比我们刚进山时矮了100多米。
19日那天,我们巡诊来到一个山体滑坡的山脚下,手机收到一条短信:今天中午1:50有余震,请全体医护人员注意安全。但是想到山里还有等着我们去送药的灾民,我们继续往里走。接着又有预报说下午3点有余震,随时可能滑坡埋人。山体不时发出轰鸣,泥石流还在继续下滑,山路越来越崎岖陡峭,已经无路可走了。此时我们又跟已经进山的第二医疗队失去了联系。这时,领队黄进华教授坚定地说:“你们先撤退,我留在山里等,绝不能落下任何一个人!”手机没有信号,余震正在发生,万一被他们被掩埋了,怎么办?虽然我在医院见多了病痛和死亡,虽然我知道灾难面前每个人都要勇敢坚强,可我一想到那些失去联络的队员,想到我们身处险境的黄队还在焦急的等待,我的泪还是流了下来。
巡诊时发生余震的时候,我们甚至连方便都不敢,因为不知道蹲下去之后还有没有机会站起来。后来,我们学了些经验,随身带上手电、巧克力、水和救命的哨子,这样遇到危险时还能获救。我们白天巡诊,晚上仍回彭州市人民医院,19日晚上,彭州市人民医院所在地发生了6-7级的余震,由于帐篷不够用,我们就把自己的帐篷全部让出来给受伤的灾民住,那天晚上开始降雨,我们在湿地上垒起几个砖头,铺上捡来的木板,睡在上面。清晨起来,发现睡袋褥子衣服都湿了,头发像刚洗过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