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演讲致辞 >> 会议主持 >> 正文
财政会议讲话

为。
    4、要增强规范管理意识。“无规矩不以成方圆”。科学规范的制度在确保财政工作快速高效运转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形势的发展,新问题、新情况的出现,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建立,原先的一些制度已适应不了形势的发展,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健全和完善。首先,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日常工作管理制度、投诉问责制度、差错责任追究制度、局经费财务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做到以制度规范人、约束人。其次,要改进考核办法,加大考核力度,努力形成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积极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切实打破干好干坏、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局面;第三,要抓好督促检查,特别是要抓好各项制度的落实,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要增强以人为本意识。毛泽东同志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在新的历史时期,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发展要求,就必须努力建设一支具有较高素质、能打硬仗的干部队伍。事实说明,一支队伍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工作状态,就有什么样的工作效率、工作成绩。当前,要按照建立“学习型”队伍的要求,加强对政治、历史、法律、哲学和专业等知识的学习,不断拓宽思路,提高政治理论水平、政策水平和业务技能;要按照建立“服务型”队伍的要求,继续深入开展“让人民评判、让人民满意”活动,进一步转变作风,转变职能,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要按照建立“廉洁型”队伍的要求,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增强财政干部防腐拒变的能力。要通过开展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力争“两个率先”主题教育和“双让”、“双创”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提高财政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努力把财政干部队伍建成为一支具有奉献、创新、争创一流精神,具有团结、诚信、守法优良品德,具有一专多能、能够正确处理日常事务的综合素质的干部队伍。
    6、要增强狠抓落实意识。落实,是成事之本,也是兴业之本。江泽民同志指出:“决策的制定和实施方案的布置,事情还只是进行了一半,还有更重要的一半,就是确保决策和部署的贯彻落实”。因此,工作中要把督促落实当作大事,在确保决策落实上下功夫,要有一抓到底,没有结果不松劲,落实不到位不撒手的决心和勇气。一是要制定措施抓落实。要按照上级财政部门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筹划好单位工作,并按照计划,采取措施,一件一件抓好落实,不能只说不干、只说不做,而是要真抓实干,把工作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二是要突出重点抓落实。工作有主次之分、轻重之分和先后之分。实践证明,只有抓住了重点工作、主要工作,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工作中要善于抓住重点、抓住主要矛盾,并对重点工作、主要工作紧抓不放,重点突破。当前,除了要继续深化各项改革外,还要强化基础管理,特别是要做好会计信息工作,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准确性。三是要转变作风抓落实。核心问题就是要有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工作要有新标准、新要求,要有上进心、进取心和开拓心;要求真务实,苦干实干,加强与各部门的协调,切实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做好财政工作特别是做好增收节支工作的措施和办法,多思考工作,少考虑自己。四是要齐心协力抓落实。要密切配合,互相补台,要有大局观念,要站在全局思考问题、考虑工作,做到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全局的事不干。工作中要合心、合力、合拍,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心聚力,聚精会神,认真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水利会议讲话
       乡镇经济会议讲话
       县财政会议讲话
       200财政讲话
       文化会议讲话稿
       民政会议主持词
       民政会议
       民政会议讲话
       安全生产会议
       全市民政会议
     
    供电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自…
    年十二月份生产经营会议纪要
    党员教育管理意见
    商务局赌博整治方案
    树立科学发展观努力提高执政能力…
    市委召开市第五次代表大会情况和…
    电力局党委要点
    统计局妇女儿童总结及计划
    信访办主任述职述廉报告
    区信息化教育安排
    财政资金整合工作方案
    财政支出管理工作意见
    财政支出管理年开展情况报告
    乡镇财政管理工作意见
    财政局以评估促效能工作指导
    在常务工作会议讲话
    党委财政估算执行情况报告
    道路修建动员会议讲话
    年度镇财政包干工作方案
    党委财政预算报告
    会议主持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