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年全市教育工作回顾
2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教育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的总体战略要求,大力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教育惠民行动,促进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健康发展。一年来,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多次关心**教育,温家宝总理在7月31日对**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李镇西的来信作出重要批示“李镇西校长走的乡村平民教育之路是正确的,他和同事们通过‘提升教师、关爱孩子和影响家长’三件事,使孩子们享受优质教育,富有创意,符合实际,抓住了素质教育的关键问题。他们所从事的事业是高尚的,我向他们表示致意。”,高度评价**平民教育和城乡教育均衡发展。9月,四川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会在我市召开;11月18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专题报道《**教育均衡发展》,充分肯定我市教育均衡发展工作。
回顾去年的工作,**教育事业取得新的进展,呈现出新的气象,迈上了新的台阶,涌现出新的亮点。
一是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全面竣工,教学技术装备水平得到有效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彻底改变。20**年9月全市410所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其中新建校舍105万平方米,旧房改造84万平方米)全面竣工。覆盖214个乡镇;覆盖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60万人。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整体提高了农村学校的校舍标准,彻底改变了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使优质的公共教育服务资源覆盖农村学校。同时,加快城乡办学资源对接,加大教学设备向农村学校倾斜力度。20**年,全市农村初中、小学教学仪器达标学校比例分别比2004年提高了12.3%、14.6%。通过统一配置,农村学校教学设施得到及时更新,办学条件得到较快改善。
二是全面推开了干部教师交流,促进师资配备均衡。在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中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工作,大力提升农村教师素质,努力提高全市师资队伍水平。20**年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交流人数共计3543人,达到应交流人数的15.5%,实现15%的交流目标。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积极解决山区学校教师紧缺、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同时,积极探索强化教师交流机制,逐步推进“县管校用”和教师集中居住工作;大力推行教师收入“同县同酬”,并逐步实现“同城同酬”。
三是以构建平民保障机制为重点,教育惠民行动成效显著。20**年,全市共对约79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了学杂费和信息技术费;进一步完善特殊人群就学保障机制,20**年共接收符合“三证”要求的进城农民工子女4.**万人,在校农民工子女达到9.26万人,切实保证了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入学;各类学校招生残疾儿童3939人,“三残”儿童入学率达到97.52%;将帮助贫困家庭学生纳入全域**的社会救助体系,4月制定下发了《**市教育资助体系实施意见有关具体问题的通知》,对教育资助的具体细节作了明确规定,切实保障了困难家庭学生(幼儿)顺利入学;将教育资助的数据统一纳入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体系信息平台,全市共有5.9万人享受教育资助,总金额为5333万元,实现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
四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质量明显提高。20**年制定《**市教育局关于贯彻落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 推进素质教育 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若干规定》,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落实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工作,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情况较以往得到明显提高。去年全市普通高考参考人数72582人,高考升学比例达到63.35%;中考参考人数111749人(含直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