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演讲致辞 >> 会议主持 >> 正文
巡视动员会讲话

直部门进行巡视,对2个市直部门进行交叉巡视,这是市委对这些县区和部门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是对这些单位领导班子建设的关心爱护。希望你们把这次巡视工作做为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工作水平、推动工作落实的重要契机,不断把本地本部门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引向深入。
    二、不断提高巡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就我市而言,开展巡视工作是一项制度创新,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各巡视组及其成员必须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部署和要求,明确指导思想、中心任务和工作重点,卓有成效地开展巡视工作。特别是认真学习、搞好定位、准确把握巡视工作的特点和要求,着力在提高巡视工作质量和水平上下功夫。我感到,巡视组的首要任务和基本要求,是根据市委要求和巡视工作方案,深入了解和掌握被巡视单位的真实情况。由于需要了解的事情很多,工作涉及方方面面,而巡视组在每一个单位的时间都十分有限,时间紧,任务重,所以必须突出重点。
    (一)要把握重点对象。就是要把党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特别是党政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作为巡视监督的重点对象。巡视组到一个县区或部门,不一定对所有的情况都能了如指掌,但对党政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的基本情况必须掌握。要重点了解上述重点对象的情况,通过关口前移及早发现和解决问题,防止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出现大的问题。要注意把握好巡视工作与查办案件、干部考察、工作监督的区别,找准巡视工作的职能定位和着力点。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下功夫了解掌握真实情况,确保巡视监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努力为市委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同时,按照市委意见,把发现问题、督促整改作为巡视监督的关键环节,高度负责地帮助被巡视对象查找不足、改进工作。
    (二)要把握重点内容。对于巡视工作内容,中央和省、市委都已做出明确规定,我们都要认真完成。我这里想强调的是,衡量巡视工作的成效,最终要看能不能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否有利于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和谐稳定。我们开展巡视工作,总的原则就是服务和促进全市发展大局,服务和促进干部健康成长,服务和促进各项工作落实,我们的巡视工作一定要放到这个总原则中去认识和把握。只要我们按照这个总原则去公正把握、扎实工作,巡视工作就一定能够取得好的成效。要注意把各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发展上项目、破解发展难题、促进社会和谐、坚持民主集中制、反腐倡廉建设、干部选拔任用等情况作为巡视监督的重点内容;注意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特别是把当前和长远、显绩和潜绩结合起来了解干部;注意促进被巡视单位在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上下功夫,在为民务实上下功夫,在打基础、利长远上下功夫,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推动十七大精神的贯彻落实。
    (三)要把握方式方法。充分利用个别谈话、列席会议、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专题了解、综合分析、暗访等方式了解情况,把工作做深做细,力求掌握客观真实情况,挖掘分析深层次问题。要防止巡视程序化、简单化的做法,防止工作不深入、不扎实,如果了解和反映的都是市委已经清楚甚至过时的情况,那么巡视就将失去意义。这就需要强化责任意识、使命意识,从实际出发,不断在方式方法上求突破,注重从各个方面、各个渠道包括来信来访、街谈巷议中了解情况、寻找线索、透视问题,不断拓宽信息渠道,真正成为下情上达的直通车。对于来自方方面面的纷繁信息,要注重多方印证、研究分析,通过全面观察和反复思考,去粗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民政局党风廉政建设讲话
       党风廉正建设讲话
       安监廉洁讲话
       组织会议讲话
       农村会议讲话
       政法会议讲话
       信息会议讲话
       环保会议讲话
       城区街道安全生产会议讲话
       煤矿治理会议讲话
     
    治理处工会总结
    工业园城市经济发展交流材料
    计算机教学改革论文
    县医院创建群众满足医院活动动员…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自查分析报告
    行政执法培训开学典礼上学员代表…
    食用菌协会成立庆典仪式讲话
    入党转正申请4
    资源型城市转型现状分析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须知
    道路修建动员会议讲话
    林权规章改革动员大会讲话
    创先争优活动调研动员会
    新一批项目建设现场动员会
    召开奋战环境综治动员会
    巡视组反馈回访情况报告
    供热工作动员会的讲话
    城市总体规划动员大会讲话
    城市规划实施动员大会讲话
    综合交通规划动员会上的交通
    会议主持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