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弄虚作假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严重损害了基层干部乃至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了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激化了社会矛盾,甚至引发干群关系对立,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公开是为了让群众监督,不公开、假公开,实质上就是怕群众监督,不愿意让群众监督。因此,实行“三公开”,首要的是领导干部要自觉树立接受监督的意识,胸怀坦荡,干干净净做人,光明磊落干事。其次,要抓紧健全完善“三公开”的各项制度。针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紧密结合实际,积极研究探索落实和推行“三公开”有效方法和途径,进一步扩大公开范围,深化公开内容,规范公开形式,落实公开责任,强化监督检查,力求公开内容全面、真实,形式简捷、明了,使“三公开”的程序更规范、形式更多样、工作更经常、群众更满意、干部更清白。
第四,加强监督检查,防止问题反弹和其它侵害农民利益问题的发生。近年来,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扶持性措施,这些政策和措施,惠及广大农民群众,关系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对新农村建设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实好这些政策措施,是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今后党和国家还会出台一些新的支农惠农政策,这也需要很好落实。镇村干部抓这项工作
上,要坚持对国家直接补贴农民的资金和政策实行公示制,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基层,落实到农户,绝对不能有丝毫的懈怠。此外,着重加强对村务公开内容、范围和形式等方面的监督和检查,坚决防止并纠正搞形式、走过场,假公开、不公开的现象,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制度,健全公开监督保障措施,提高公开的针对性、有效性和时效性,保证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第五,切实转变作风,求真务实创新思路。农村基层干部的作风,体现着农村基层组织的党风政风。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一定要切实转变作风,求实创新,真正把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一是真正树立公仆意识,把农民群众当成自己的衣食父母,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谋群众之所需,建立和完善为群众服务的机制、制度,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二是坚持求真务实,紧密联系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切忌浮躁之气、浮夸之风,做表面文章,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积极探索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新思路、新办法,扎扎实实地抓推进、抓深入、抓落实。三是一定要敢抓真管,认真负责,敢于吃苦,勇于解决棘手问题。只有这样,才能遇到问题不推诿,遇到矛盾不回避,困难面前不低头,以良好的作风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努力推动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深入发展。
第六,抓典型树样板,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新成效。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涉及面宽、工作量大、任务繁重。因此,我们在推进工作中,一定要讲求方法,拓展思路,创新工作,抓典型、树样板,发挥示范点的引导作用,以点带面,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整体推进。各村要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与标准,认真选点,挖掘和培育一批集体与个人的典型,选择一些班子战斗力强、经济发展基础好、建设项目较多、辐射带动作用较大的村组作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示范基地,从领导力量、政策落实、基础建设、资金物资等方面予以支持倾斜,引导他们在开展教育培训、健全完善廉政建设制度、抓好专项清理、加强文明村建设等,实行高点起步,抓出成效,做好表率,并及时总结推广好的做法和经验,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