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土地承包土地的流转有利于实现农村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对于提高土地经营效率,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认真贯彻农村土地承包法,在稳定完善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培育乡(镇)、村两级土地流转中介组织,多种形式地开展土地流转服务。对进镇入城和外出务工农户的承包地,可在土地承包期限内,推广尚塘乡的成功经验,以正式合同的形式合理流转土地使用权,引导土地向专业大户和种田能手集中,发挥规模效益。加快农村土地征用制度改革,健全补偿机制,妥善解决好塌陷区农民当前和今后的生产生活难题。积极探索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的途径和办法,有效配置农村土地资源,促进农民增加收入。
⒊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粮食市场体系,培育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允许具备条件的各类经济主体从事粮食收购和销售。要加快国有粮食企业改革,通过改组、改制等多种形式,增强企业活力,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要进一步完善直补的兑现办法,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民手中。
⒋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进一步清理规范各项涉农收费,严格实行涉农收费许可证制度和公示制度。落实农民负担领导负责制和部门责任制,加大案件查处力度,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严格执行农业税征收“十不准”政策,规范“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行为,禁止清收各种农业税费尾欠。采取有力措施,积极稳妥地化解村级债务,严防发生新的债务。
⒌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进一步完善扶贫开发机制,强化扶贫工作责任制,继续增加扶贫投入,集中力量帮助重点乡镇和特困村发展经济,摆脱贫困。进一步创新和完善县领导扶贫工作联系点制度、选派干部到村任职制度和机关干部、党员与农村贫困户结对帮扶制度。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和科技扶贫不动摇,严格扶贫资金和项目管理,建立评价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农村特困群体救助机制,多渠道筹集救助资金,重点解决因灾因病返贫、因残致贫等特困群众的脱贫致富问题。
五、一以贯之地把统筹发展、全面进步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发展方向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解决新时期“三农”问题的新战略,也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大战略。这一战略的核心是,努力缩小工农差别和城乡差别,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按照这一全新战略,我县新时期“三农”工作的主线,就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走统筹城乡社会协调发展的道路,把农业、农村的全面发展纳入到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之中来考虑。
⒈全面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一是要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教育是最重要的人力投资,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要因地制宜地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布局,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建立教育救助制度,切实保障贫困家庭入学。二是要深化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现在有些农民往往是“辛辛苦苦几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农村医疗改革的重点,就是要建立大病统筹制度,重点解决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问题,逐步建立农村贫困家庭医疗救助制度。三是要加强农村治安防范工作。目前我县有十几万农村青年外出务工,这对农村治安防范工作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要进一步充实基层政法队伍,加大对农村黑恶势力的打击力度,切实为发展劳务经济促进农民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四是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活动,大力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努力繁荣农村文化。继续做好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和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做好农村的人口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