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化进程的过程,实际就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过程。当前我县二、三产业发展滞后,民营经济欠发达,这也是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原因之一。对此,首先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我县促进农民增收文件中出台了发展民营经济的扶持政策和奖励措施,有关部门要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切实解决好民营经济发展的平等待遇和权益保护问题,努力优化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舆论环境,形成民营经济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其次,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发展乡镇企业要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变增长方式的要求,加快乡镇企业的结构调整,利用好县内煤炭、粮食、建材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围绕矿区的开发,大力发展餐饮、娱乐、建筑、交通运输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结合特色产品开发,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第三,要加快小城镇建设。农村的根本出路在于非农化,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走城镇化的路子。要以县城、中心建制镇和矿区所在乡镇为重点,大力加强小城镇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要因地制宜,抓住已经和正在形成的特色产业,把改革和调整乡镇企业布局、矿区开发、移民搬迁和发展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引导更多的企业和农民进城入镇,发挥小城镇的规模积聚作用。要千方百计降低农民进城的门槛,加快改革步伐,尽快实行城乡统一的户籍和就业政策。要认真清理对农民工的歧视性政策和各种变相的乱收费,抓紧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困难等突出问题,确保农民“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第四,要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去年我们在遭受了非典疫情和特大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农民收入水平基本保持稳定,主要就得益于劳务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全县对劳务输出的认识有所提高,工作力度有所加大。但仍要看到,我县的劳务输出基本上还是处于自发状态,有组织、有计划、上规模的还不多,务工的层次低,稳定性差。要坚持把劳务输出做为富民强县的一件大事来抓。一是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针对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有活没人干、有活干不了”的结构性难题。农业、劳动和教育部门要主动跟踪企业和市场的需求,开展针对性和适应性强的职业技能培训。农业部门争取实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由省、市、县出资对农村劳动力开展免费培训,今年安排培训名,各乡镇要积极宣传,动员农民积极参加培训,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专业技能,逐步引导农民工由体力型务工向技能型务工转变。二是要完善劳务输出网络。充分发挥劳动服务机构、中介组织、社会力量的作用,定期发布、交流劳务信息。巩固现有的输出基地,加大与大中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劳务市场的联系,实现劳务输出的规范有序。三是要搞好跟踪管理和服务。县综治、劳动部门要加强对农民工的法律、法规教育,提高农民工素质;组织部门要加强对在外务工党员的管理,有条件的地方要建立支部,树立凤台农民工的良好形象。要切实搞好计生、子女教育、交通运输等方面的服务,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方便,特别要搞好计划生育的跟踪管理和服务,确保计生工作不留死角。同时要切实做好农民工的维权工作,保护好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四、毫不动摇地把深化改革、落实政策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动力
⒈继续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近年来,我县农村税费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税费征管更加规范,农民负担大幅度减轻。今年,我省将全面取消农业税附加和农机养路费,农业税税率降低个百分点。我县决定三年内全部免除农业税。这些都是对农村政策的重大调整,是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的重大举措,刚才李县长已进行了安排部署,我们要认真抓好落实。同时,要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加快村组合并步伐,精简村组干部,降低村级组织运行成本。
⒉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