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运用“弹钢琴”、“解剖麻雀”、“抓点带面”等工作方法,用身边的事教育和引导身边的人。我们可以集中财力,首先建设好一批示范点,群众看到效益就会自觉仿效,这样不断复制扩大,工作就全面推开了。比如,张义山区人参果为主的日光温室由一户农民起步发展到现在的2750座,使2000多农户8000多人普遍受益,人均增收450多元。再比如,在应急项目区,发展设施农业、特色农业等节水高效农业,着力推广滴灌、喷灌、渗灌、微灌等高新节水技术,节水措施全部配套了,建好了示范点,而一些群众地里种的却是高耗水作物,这种现象就要坚决纠正。三是充分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综合治理是一项全社会参与的系统工程,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主要受益者也是广大人民群众。从前段时间的重点工作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凡是群众发动的好、群众参与积极性高的地方,任务完成的就好。
要广泛宣传发动群众,切实把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上来。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群众充分认识到我们推进关井压田、日光温室建设、水权水价改革、生态移民等综合治理重点工作的重大意义,从而积极主动地投身于**综合治理之中。比如,天祝县松山镇阿岗湾村,去年到现在建成日光温室51座,去年定植的红提葡萄已经有20%挂果,每棚预计有4000元左右的收入,群众的积极性很高。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是农民与企业、生产与市场的桥梁,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克服农业弱势地位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建设日光温室、农民增收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组织、引导群众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比如,凉州区四坝镇特色蔬菜产业协会由最初的82户发展到现在的510户,以协会为依托,四坝镇的日光温室建设进度快,质量高,效益也很好。
今年1—7月,总收入达500多万元,户均近1万元。我们要把四坝镇以产业协会带动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模式,作为**综合治理中农村经济发展的模式广泛推广。四是坚持分类指导、分级负责。**综合治理每一项工作都是实实在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我们在推进综合治理、加快区域经济发展中,就要坚持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分类指导。下一步要在分级、分类管理方面探索一些新的办法和新的管理体制。市、县区领导要对重点工作、重点乡镇做好帮扶工作。要选派乡镇干部到村上任职,抓好工作落实。我们市地理特征比较特殊,南部山区重点是保护和建设好水源涵养林,坚持生态固本;中部绿洲区重点是推进贸工农一体化,提高水的利用率;北部荒漠区主要是压缩农业种植面积,发展生态移民和节水高效农业。在生态移民中,不一定把所有移民户全部集中到一起搞一个模式,讲求高标准,可以采取“分散多点”、“对口移民”的办法,把移民安置到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地方。
(三)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坚持少说多干、重在解决实际问题,是我们一贯坚持的工作要求,在**综合治理中尤其要体现出来。我们的许多工作之所以没有做好,是一些工作虽然说了、定了,但就是没有落到实处。我们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倡导的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的要求,结合开展“加强作风建设,树立公仆形象”主题实践活动,转变作风,真抓实干。一要进一步靠实责任。**综合治理是“一把手”工程,各县区党政主要领导、各部门、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要全力以赴抓,其他领导和社会各方面都要积极参与,齐心协力抓。对各项目标任务要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头,谁的工作没有做好,就追究谁的责任。二要认真贯彻落实《**省**水资源管理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