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建设搭建了良好发展平台。曹县(青岛)工业园区是曹县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新城区,也是招商引资项目的集中区和青岛帮扶成果的展示区。控制性总体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功能规划分为工业区、商业区、生活区,工业区细分为纺织、木材加工、精细化工、食品、机械电子、高新技术等六个分区。目前,正在编制30平方公里总体规划、12.9平方公里一期控制性规划和5.1平方公里起步区详细规划。2.2平方公里建成区内三纵三横六条道路18公里已经完工,今年新规划的两纵六横8条骨干道路,全长19.2公里,已全面启动建设,8月中旬可建成投入使用。5.1平方公里起步区,年底前可实现“七通一平”,已具备了项目入园的基础和条件。4月30日,县委、县政府研究出台了《关于曹县(青岛)工业园区体制建设的实施意见》(曹发〔2005〕12号),明确了行政区划、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设立了园区党工委和管委会,下设办公室、招商局、规划建设局、社会事业局、财政局,人员编制61人。党工委书记由一名县委常委兼任,园区管委会享有同级政府的经济和行政管理权限,全权代表县委、县政府履行管理职能,独立管理园区。园区面积30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2.75万人。县公安局、国土资源局、国税局、地税局、工商局分别在园区设立了派出机构,全权代表单位行使职权,将为所有客商提供“一站式”全程优质高效服务。对进入园区的企业实行“封闭式”管理,不经园区管委会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到园区内企业检查和收费。否则,一律按“三乱”行为查处。我们计划三年内,完成基础设施投入3亿元,30平方公里内达到“五通一平”,一期12.9平方公里达到“七通一平”,力争入园企业达到100家,项目建设投资达到50亿元。
2、服务环境进一步优化。2001年12月,曹县县委、县政府按照“依法行政、便民高效、规范审批”的要求,在全市率先成立了行政服务中心。目前,已有29个职能部门进入中心,设有45个办事窗口,2个分中心,100余名工作人员,所有行政审批全部在中心办理。新建企业所需办理的一切手续,实行“一门受理、并联审批、一口收费、限时办结”。对能立即办的事项,立即办理;对应限期办理的事项,在承诺日办结;对需要上级机关审批的事项,跟踪服务,在最短的时间内办复;对不按规章办事、随意审批、超标准收费、拖延推诿,造成不良后果的,严肃处理,追究责任。为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今年3月1日,我们召开了全县政府系统“提速增效、优化环境”活动动员大会,各乡镇、各部门设立了分会场,组织1万多人收听收看了会议实况,在全县认真组织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提速增效、优化环境”活动。县电视台开辟了“提速增效”专题栏目,县直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40个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在电视上作了公开承诺,县政府制作了大型“曹县政务公开栏”,向社会公布了部门承诺和监督举报电话。对发现的违规违纪单位和个人,作出了严肃处理。目前,各级政府机关和广大公务员的精神面貌明显变化,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工作作风明显改进,工作节奏明显加快,行政效率明显提高,发展环境明显改善,为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曹县加快发展的态势已经形成。近年来,曹县县委、县政府为贯彻落实好省委、省政府“突破菏泽”这一发展战略,立足曹县实际,确立了“一二三四五”的总体思路,即抓好工业立县一个关键,突出民营经济和招商引资两个重点,壮大林木、食品、畜牧三大产业,实施骨干企业、重点乡村、园区城镇、外经贸四个带动,建立思想、环境、机制、稳定、作风五个保障,并把2005年作为招商引资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