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中国发展的根本力量;三是走共同富裕之路,这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价值目标;四是走民主、法治之道,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合法权益。而“八荣八耻”的
重要论述,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不可否认,当前社会上存在着一些荣辱不分、是非颠倒的道德行为,甚至出现少数以荣为耻、以耻为荣违反道德准则的现象。这种道德逆流,侵蚀我们社会主流的道德观和价值观,造成了一些人思想观念混乱,破坏了良好的社会风气。因此,我们不仅要加大“八辱八耻”的宣传教育力度,而且还要在制度规范的建立方面下大功夫,使得人们更加知荣明耻,扬荣抑耻,使得社会更加守则有度、规矩分明。
建立一个好的社会机制,可以做到是非分明,发扬社会公德,对于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除了在道德、舆论上给予批判和谴责外,还应当用社会规范制度,甚至法律来约束,为社会公德的发扬和人们道德水平的普遍提升提供强大的支持和保障,匡扶社会正气,提高文明程度,并最终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
三、与深入开展先进性教育和宣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相结合
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无论是思想理论,还是路线,纲领、方针、政策以及党的建设等,都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正确引导中国社会不断前进。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一个政党要保持先进性就必须体现时代性,学习“八荣八耻”,对于党来说,无疑是一个老话题,但今天,把这个老话题突出地提到全党同志面前,又有了其新的要求。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党的胜利之本和力量源泉,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我们党的先进性必然表现为拥有广泛而坚实的群众基础,保持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强大凝聚力感召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必须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社会发展中的带头作用,充分调动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先进性与群众性是辩证统一的,开展学习“八荣八耻”教育活动,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实际行动影响群众、带动群众,从而使党的步伐与时代同发展,与人民共命运。
今年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五周年,在深入开展八荣八耻的教育活动的同时,结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宣传,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和核心内容,贯穿于学习工作的全过程,使之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
四、强化细节,知行合一,把八荣八耻的实践行动化
知是为了行,实践是最终目的,古人云:知易行难,显而易见,在解决了熟悉问题之后,就应该克服困难,落实到行动上,知行的结合,将荣辱观转化为我们的世界观,成为我们行动的自觉,个人的道德实践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途径。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实践活动,要从我做起,从身边事、眼前事、点滴事入手,点点滴滴见荣辱,细化到工作、生活的每个细节,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实践,八荣八耻只能是停留在书本上的空泛的理论教化。细节化、行运化才能把八荣八耻落到实处。
行动化就是具体落实八荣八耻,在这一实践中,我们要充分发挥舆论媒体的导向,以党员、干部充当社会道德执行者的先锋,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社会道德建设的主体作用,人民群众不仅是受教育的主体,也是教育的主体,更是行动的主体,只有把八荣八耻具体、形象地细化在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才会化为全社会的具体行动,在日常道德实践中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
在理论上理解社会主义荣辱观,并在行动中充分的践行,还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用以指导我们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