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切相关的,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就带来了公共服务的不均等。集中体现在住房条件、医疗保障、教育机会、就业机会、人均环境等方面,在农村读书难、看病难、行路难等方面尤为突出。珠江三角洲的教育经费占全省一半,东莞人均教育经费支出是2529元,但是揭阳才310,这种财力不平衡带来公共服务的不均等。欠发达地区本身就穷,再加上受教育的年限又短,初中升学率,珠江三角洲占了90以上,湛江、清远、潮州才50,汕头、揭阳才占40多,也就是说很多学生没有办法读
高中以上。公共服务不均等,也是社会矛盾一个很重要的体现,教育是一个很要害的问题,受教育程度越低很多问题更轻易出现。现在上海很多生二胎的不生,像我们粤东一些地方,家庭人口有一些生六七个的都有,这就是受教育程度不高的表现。很简单,因为你这些读书少的地区,养育一个儿女的成本相对低,所以他一低的话,而且受教育程度又不高,对儿女让他受更高教育的需求不高,所以受教育程度越差生育越多,生的越多就更没有办法去让孩子去受更好的教育,形成恶性循环。
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是刚才讲的四个方面的矛盾,必然就要求我们要统筹好社会三次分配的问题,解决收入分配差距明显拉达的问题,一次分配要注重讲效率,二次分配侧重讲公平,三次分配侧重讲责任,让公共财政二次分配范畴支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如何发挥作用呢?我这里顺便谈谈财政工作,可概括为收、支、管三个方面。在收入方面,通过激励性政策促使欠发达地区发展经济,增加财力。我们省这几年在欠发达地区推行激励型的财政政策,主要就是想通过财政分配方面,鼓励他们多收入,让他们去关心经济的发展,在省里面通过对他们发展经济的支持,帮助他们财力提高。现在这两年,我们的措施已经起了很明显的效果,我记得前年人民日报华南版发表了一篇文章,现在欠发达地区越来越提高财力,清远去年财政收入增加了50,现在也有讨论财政收入50-60的增长哪里来的,主要也是因为前两年经济发展的结果,经济发展有一两年发展的滞后期,现在出现了效果,河源出现了40的增长,最穷的地方已经在逐步的发展,财政收入有所增加。这是收。第二个是在支方面。支出方面,主要集中在非盈利性领域,支出投向应该通过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调整和重点倾斜,引导和调控社会资源向制约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区域和领域倾斜配置。我们谈的既注重城市又注重农村,要向贫困地区倾斜、三农倾斜、基层倾斜、社会保障和义务教育等社会事业倾斜,还有向困难群众倾斜。这几个调整之后,让老百姓更加得益。我一会儿还会谈到我们这几年做的一些措施,现在我们公共财政政策的受益面越来越广,有些都是上千万人的受益。
在治理手段方面,我们应该通过宏观的财政政策和微观财政政策配合,实现财政对产业结构、分配结构等的趋优调节,通过建立更为公平、和谐的政府间分配关系,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公共服务水平的相对均衡,通过深化公共财政改革,为各项财政政策措施的落实和财政调控、导向效益发挥提供畅通的管道。所以说我第二个部分,我们公共财政应该可以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发挥作用,而且这种公共财政的作用主要通过收、支、管三个方面来发挥作用。
第三个方面的内容,我想谈谈善用公共财政手段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国家六中全会提出了和谐社会的建设,我们如何善用呢?这一点得益于我们总书记科学发展观的论断是在广东提出来的,他提出来之后,我们广东省委省政府制订了一系列的措施来进行和谐社会的建设,去年省委就有这个方面的文件,这几年我们确实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所以目前和谐社会的建设是取得了一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