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最普通的男孩,但这只有我自己清楚,我的父母、祖父、祖母则是另一种看法,他们说:“季玛是非常有天赋的孩子,他有远大前程……”我爸爸是科学家。他酷爱数学,所以我在一所不平常的学校数学专业中学上学。我的妈妈在青年时代就想成为音乐家,
但是没有实现。“嗅,没关系,我有儿子。”妈妈常这么说。“我也有儿子!”这时候爸爸也不甘示弱地说。现在你明白了吧,为什么我在专业数学学校求学,而课后还要去音乐学校学习,但是,这还不是全部。
我的祖父梦想成为闻名画家,他已梦想成真。现在你能明白了,为什么我还要去上图画课。假如我没有非常认真地学习音乐,妈妈就会对爸爸说:“这是你的儿子,你的遗传基因。”而假如我数学得了2分,爸爸就会对妈妈说:“这是你的遗传基因。”祖母赞成爸爸和妈妈的说法,但一定会说:“他在体育方面有前途,应该努力参加体育运动。”祖父什么也不说,保持沉默。他认为在我身上也有他的基因。
我长辈们的爱好,当然我也喜欢,但是我不能同时成为闻名的数学家、闻名的音乐家、运动健将和画家。我是一个平凡的孩子……
家长朋友,听了这异国男孩的故事,您不觉得似曾相识吗?
何止似曾相识,在我们这里有过之而无不及。
望子成龙,盼女成凤,那么多为人父母者都在热切地盼望着。在我们的国度里,家教中的盲目、高期望值的热潮,正在一浪高过一浪,热潮汇聚的狂涛巨浪,正残酷地吞噬着孩子们弱小的心灵乃至生命:可爱的孩子,有的惨死在家长高期望值的疯狂心态支配的手下,有的禁不住家长高期望值的威压而小小年纪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有的孩子在高期望值的重压下出现严重的心理创伤……
“我是一个平凡的孩子。”假如您的孩子有幸还能这样对您说,您是不是很失望伤心?很对不起您,为了孩子,我要再给各位泼点冷水:大海之中有百鱼,不能都成龙,大林之中有百鸟,不能都成凤。绝大多数孩子的确都是平凡的孩子。
您不信?就请听听心理科学的声音。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成才的过程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并以非智力因素起主导作用的过程。就智力因素方面说,中外研究一致表明,人的智力水平在总人口中是服从常态分布概率规律的,就是说,人的智力很高或很低的都是少数,绝大多数都是中常水平。这是为什么?科学告诉我们,凡是影响因素很多的现象都服从常态分布,因为这些因素一齐出现和一齐不出现的机会都很少,有些出现有些不出现的机会较多。这是由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概率规律决定的。再就非智力因素方面说,其发展状况也是由众多因素制约的,也是服从常态分布概率规律的。就是说,人的非智力因素很好或很差的也是少数,绝大多数都是一般水平。这样,智力与非智力两个因素相互作用的最终结果也是服从常态分布的,必然是很好或很差的是少数,绝大多数是一般情况。因此,所谓成才,最终是成“高才”或“低才”者总是少数,绝大多数是“中才”。
还是那句话:绝大多数的人都只能是平凡的人。有人说,只要各种
条件具备,每个人都可以成长为天才,那只是理论假设;有人说,按照某种方案可以成批地制造神童,那不过是现代神话。理论假设很诱人,现代神话很迷人,可都当不得真,能当真的是:绝大多数孩子都是平凡的孩子。
“这是让人多么泄气!”您也许这样想。那您就大错特错了。天下凡事“第一”只有一个,这是盖不住的,也是你我都不得不承认的最基本的事实。就拿我们为人父母的人来说,不错,我们都有自己奋斗的足迹,可我们不大多还是芸芸众生之一吗?我们过去奋斗大半生,还要毫不泄气地奋斗下去,怎么能面对孩子的平凡就泄气呢?
天上只有一个太阳,地上只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