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感恩不是奴化教育、封建教育。在感恩教育实践中,我们应注意以下问题。
(1)强调感恩教育的科学性,不断加强教师自身的素质修养。这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教育技能,教师不仅要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还要联系社会实践,联系学生思想实际,进行感恩教育。
(2)重视感恩教育的开放性。感恩教育要想取得实效,只靠学校单方面努力还难以成功,需要得到家长、社会各方的大力支持与配合才可能有效。感恩教育不应只局限在课堂上老师的言传身教,更应注意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家庭、社会教育力量的整合上。
(3)遵循感恩教育的规律性,及时了解教育对象的特点。在学校实施感恩教育要了解学生对感恩的认识和期待,分析他们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对感恩教育的内容选择要合理而且要有震撼力,对感恩教育方式的选择也要适合学生年龄的特征,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而不是一味灌输如何重要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且,感恩教育的理想与现实可能有差距,老师要意识到如何应对这样的问题。
(4)尊重感恩教育的平等性,时时刻刻做到尊重学生,一视同仁。这是感恩教育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它要求教育者做到“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现代学生自我意识增强,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这是合情合理的。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不仅是思想上的交流,而且是情感上的交流,双方互相尊重,感情才相通,内心深处才能产生共鸣,学生才会真正地得到感恩教育。
(5)突出感恩教育的情感性。感恩教育是情感教育、道德教育、生命教育,应该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教育学生以德报德,不能以德报怨。通过情感教育,切入学生个体心理世界,激发个体心灵共鸣,促使学生对某些事件更深刻的情感体验,强化他们感恩心理,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培养他们健康高尚的道德情操,发展和升华他们的道德情感。
五、今后措施
除继续做好以上工作以外,我们今后还打算:
1、把感恩教育活动更加细化,并且落到实处。要引导学生爱惜父母的劳动,珍惜粮食;尊重老师的汗水,认真学习,用成绩回报他们。
2、营造感恩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把感恩教育活动转化为人生路上一种自觉的行为。
生活中感恩无边,一句话语、一个行动、一点情怀,都能表达和解释感谢的真谛;感恩无痕,一份努力、一点进步都能传达一份真情与心愿。学会感恩吧!让我们的生活永远充满关怀,充满真情,充满爱心,充满温馨!
感恩教育在全县蔚然成风,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推动感恩教育活动的开展,为培养有感恩之心的健全的人才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