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演讲致辞 >> 妇女节演讲稿 >> 正文
市委副书记三八妇女节庆祝大会讲话

代表和维护广大妇女的合法权益,是妇联组织的基本职能。各级妇联组织要以贯彻落实《两法》、《两纲》为切入点,高度重视和认真解决新形势下在妇女就业、人身权利、婚姻家庭等方面侵害妇女权益的突出问题,义不容辞地为广大妇女仗义执言,严厉打击各种暴力侵害妇女的违法犯罪行为。要整合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建立健全齐抓共管的社会化维权运作机制,充分发挥“妇女维权岗”和“妇联陪审员”的重要作用,及时引导广大妇女通过正常渠道、运用合法方式表达利益要求和解决实际问题。要非凡加强对弱势妇女群体的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切实维护她们的合法权益,当好她们的娘家人和贴心人。
四要以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切实加强妇联组织自身建设。加强执政能力建设首先要加强自身建设,各级妇女组织要以当前正在开展的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坚持以党建带妇建,切实加强妇联组织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妇联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一要以服务大局、服务妇女、服务基层为宗旨,有针对性地抓好对妇联干部的教育和培养,非凡是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认真查找妇联自身在思想、组织、作风等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努力把妇联建设成政治坚定、作风务实

、团结进取的坚强集体。二要按照纵向与城市治理体制改革同步,横向与各类经济、社会组织发展合拍的要求,积极建立灵活多样的妇女组织,不断扩大妇女组织的覆盖面,构建全方位的妇女组织格局,形成符合妇联组织特点、布满生气和活力的运行机制,以与时俱进的精神推动妇联工作不断向前发展。三要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把全心全意为妇女群众服务作为妇联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到广大妇女群众中去,体察她们的疾苦,倾听她们的呼声,反映她们的意愿,切实为她们排忧解难,使妇联真正成为广大妇女群众信得过、靠得住的“娘家”。
四、要进一步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加强和改善党对妇女工作的领导
今年是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召开十周年,也是江泽民同志提出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十周年。我们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促进男女两性的平等协调发展,认真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这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促进妇女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落实基本国策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妇女工作重要性的熟悉,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妇女和妇联工作的领导。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把妇女事业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认真研究新的历史条件下妇女工作的特点和规律,通过经济、法律、行政和宣传等手段,积极推进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贯彻落实。要大力支持妇联依照法律和章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切实帮助妇联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与问题,努力为妇联组织更好地履行职责提供必要的条件和保障。要十分重视妇女干部和妇女工作后备人才的培养,进一步加大培养选拔女干部的工作力度,真正把妇联建成培养和输送女干部的重要基地。要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充分发挥妇儿工委等领导协调机构的作用,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尊重妇女、关心妇女、保护妇女的社会风尚,为我市妇女事业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
同志们,新年要有新气象,新年要创新业绩,全市广大妇女要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进一步坚定信心,振奋精神,锐意进取,苦干实干,为加快发展,创造美好未来而努力奋斗!

 

上一页  [1] [2] [3] [4]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三八晚会主持词
       38妇女节跳绳运动会主持词
       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文艺晚会…
       三八妇女节活动主持稿
       三八。移动杯家庭才艺大赛讲话
       庆三八妇女节主持词
       全新三八妇女节主持词
       度三八妇女节主持词
       最新三八妇女节主持词
       厂三八妇女节主持词
     
    庆祝建党八四面年暨七·一表彰大…
    适应新形势创建新机制努力实现城…
    小学学校总结
    对大学生考察综合材料
    国际护士节演讲稿未来护士职责
    财政局预算执行报告
    广播局主任学习十七大报告心得体…
    县委书记县法院会议讲话
    领导干部总结半年会议讲话
    酒业公司新厂开业领导演讲材料
    市委党建设领导组工作要点
    市委年度上半年情况报告
    市委换届纪律风清气正情况报
    市委中小企业发展调研报告
    市委宣传部年度工作要点
    市委召开常委会的讲话
    市委举行常委会议时讲话
    市委书记看望委员的讲话
    市委会议讨论经济发展措施
    市委学习组读书会结束
    妇女节演讲稿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