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去,使老百姓接受更多的文化熏陶,进而通过老百姓、通过民间把一些文化民俗传承下去。打“民族牌”也是我们的一张“名片”。人们了解一座城市,浮光掠影是看城市建筑,深入一点就要看风土人情。看风土人情往往是从民族宗教入手。**自古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区,民族融合的历史和民族文化积淀非常丰富,有很多民族宗教文化遗存可以展示,赫哲族文化、朝鲜族文化、满族文化对三江地区文化的进一步整合功不可没,发挥我市民族宗教文化遗存这些资源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有利于三江历史文化名城建设,这项工作做好了还有利于民族团结。通过展示**的人文历史这张名片,宣传**,使更多的人了解**,热爱**,通过历史人文特色吸引更多的人到**来投资兴业。
三要做好文化资源优势向经济社会发展优势的转化,促进**经济和文化的协调发展。要充分利用和发挥我市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使其成为带动我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助推器。一方面,要利用好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近年来,我市的旅游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己成为一个既有自然风光又极富人文历史内涵的旅游城市。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历史景观,都要注重突出文化特色,赋自然以生命,寓景观以文化。宣传文化部门要组织力量,深入挖掘我市的人文历史旅游资源,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挖掘,非凡是要加强对赫哲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独特风情优势的开发。要积极稳妥地处理好景点开发与保护历史文化资源的关系,走发展旅游与保护文物双赢的路子,使文物既得到有效保护,又得到充分利用。通过开发历史文化旅游线路,使其成为带动我市经济发展的一笔宝贵的财富。另一方面,要利用好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是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必然选择,它也正在成为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三江历史文化名城”是一项系统工程,深度开发特色历史文化资源,强势打造文化精品,必然要求我们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要精心打造赫哲族之乡的民俗文化品牌、东北小延安等历史文化品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做好市博物馆的相关改造,把市博物馆建设成为我省东部地区叫得响的的文化品牌。要以市场为主体,把引进、培植和壮大文化产业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大力开发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市场核心竞争力强的产业项目,大力开发具有独立知识产权和表现历史文化内容的文化产业和产品。推动信息产业与文化产业结合,采用各类高科技手段整合与提升各类文化资源,通过打造文化名人、文化名企、文化名牌、文化名作,使“三江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更丰富,支撑力更强。
同志们,正像大家所形成的共识一样,历史文化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历史文化是一脉相承的。保护好、发展好、利用好三江平原的文化,早日把**建设成为边疆文化大市和“三江历史文化名城”,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历史责任。对此,我们任重道远,又责无旁贷,我想,这次讨论会的目的也在于此。
最后,我想用郭小川的几句诗来结束我的发言:
继续下去吧,我们的子孙后代!
这是一笔永恒的财产--千秋万古常新;
耕耘下去吧,未来世界的主人!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人间天上难寻。
《历史文化研讨会上的发言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