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史上一个空前繁荣的时期。在元灭金后,元朝就在黑龙江平原设立行政机构,建立开元、南京万户府治理当地的女真人。三江平原属于水达达路管辖,在今汤原和桦川分别设立了桃温万户府和脱斡怜军民万户府。1368年明朝建立后,对东北平原采取了军事征讨和招抚政策,并建立了最高军政机构--奴儿干都司,当时它管辖西起斡难河,北至外兴安岭,东北达鄂霍茨克海和库页岛,南临日本海,包括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以东以及库页岛的广袤地区,同时开辟了全长2500公里的海西东水陆城站,成为三江地区先民与外界进行商贸和文化交流的通道,其意义不逊于“丝绸之路”,堪称“中国东北方的丝绸之路”,大大加强了明朝对整个黑龙江流域统治。“白山黑水”是满族及其先祖的故乡,清朝的“龙兴之地”。满族是肃慎、挹娄、女真的后裔。明朝时,三江平原的女真人因忍受不了蒙古族的掠扰,大举南迁至建州,形成建州女真,努尔哈赤即出身于建州左卫贵族家庭。市博物馆里有一幅图,叫建州女真南迁路线图。建州女真从黑龙江、松花江流域迁到辽宁新宾地区后才形成了满族。所以满族的真正故乡是三江平原。女真族的民族英雄努尔哈赤及其继续者在统一了整个黑龙江流域后,大举南下统一了中国。清朝政权建立后,以原来的血缘氏族和地域村寨为基础,建立了八旗制和姓氏长、屯长制两种统治形式,对黑龙江流域各民族实行了更严密、更有效治理。由此可见,三江地区历史文化与中原地区历史文化是同时期并存的,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三江地区和中原地区一样,在各民族的融合与斗争中逐步发展。三江平原资源丰富,民族众多,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三江地区各民族之间为了争夺资源,为了拓展生存空间出现了众多的部落之战和民族之争,辽与金、金与契丹、契丹与渤海国、金与宋、女真人与辽、满族与中原各民族等战争连绵不绝。也正是在争斗、迁徙中,各民族才得以很好的融合,为三江地区各民族带来了学习和借鉴中原地区先进文化、先进技术的机遇,同时也把三江地区的各少数民族文化融入了中原,使商品贸易畅通起来,使三江地区的各民族素质显著提高,并使三江地区的文化得以兴起与发展。三江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肃慎的后裔女真、满族先后入主中原,统辖过大半或整个中国,成为中国历史链条上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从历史发展的总体上看,三江地区的古代民族同中原王朝始终保持着不间断的密切关系,这说明本地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存有整
体向心力。总之,三江地区的古代民族为中华民族的形成,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近代以来,为了抗击沙俄等外来势力侵略,三江地区人民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战斗,表现出了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我们这里还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联军发祥地和主要根据地之一。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前,三江地区就己经成为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重要阵地,各族人民组建抗日义勇军,自发参加抗日活动,积极配合抗日联军的活动,“九.一八”之后在党的领导下组织了更大规模的抗日活动。抗战胜利后,**成为巩固的战略后方根据地,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一些曾经战斗于此的老革命家们亲切地把**誉称为“东北的小延安”。涌现出赵尚志、李兆麟、夏云杰、孙西林等一批民族英雄。
3、必须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正确看待三江地区历史文化与中原历史文化的伴生性和互动性。东北地区的先民曾两次入主中原,女真文化、金辽文化、赫哲文化、满清文化、朝鲜族文化对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有着重要贡献。过去我们有一定的历史偏见,一讲秦灭六国,这是中国人统一之战,属内战。但一讲到金宋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