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演讲致辞 >> 发言提纲 >> 正文
市直机关党工委讲廉政党课提纲

么样把市直机关党组织、党工委机关的学习发动起来、组织起来。四是要以党工委机关的学习带动市直机关党组织学习,形成声势,掌握情况,及时反馈。

三、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

当前,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另一个重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我们要把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6.25”重要讲话精神和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紧密结合起来,按照“与时俱进地加强党的建设和改善党的领导”的要求,不断开拓加强机关党建的新思路,不断研究新举措,不断开创新局面。要认真学习汪洋同志的报告,准确把握党代会的灵魂和主题,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314”总体部署上来,统一到党代会的决策和部署上来,统一到“加快”和“率先”的基本要求上来,不断提高为实现宏伟目标提供坚强思想和组织保证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同时,要紧密结合机关党建工作实际,着重准确把握党代会对机关党建提出的要求、目标、抓手,认真落实有关任务。

一是要准确把握“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与时俱进加强党的建设”这个要求,牢固树立党建是党委工作“主业”的观念,进一步增强抓好机关党建的责任感、紧迫感。做到在继承创新中焕发活力,在与时俱进中增强生机,使机关党建始终与形势发展合拍,与任务要求同步,更好的服从、服务于市委中心工作和各项重大部署。

二是要准确把握“争取全市党建工作走在西部地区前列”这个目标,进一步找准机关党建的努力方向,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全面提高机关党建水平。

三是要准确把握实施固本强基战略这个抓手,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制度机制,切实加强机关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严格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强化对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更有力的发挥机关党组织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使机关党建更加体现时代特征,更好地贴近中心、服务大局。

四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代会明确的机关党建工作任务。汪洋同志的报告涉及机关党建工作的具体措施和要求有11条,其中包含机关党建内容的有8条,直接提到机关党建的有3条。我们要切实把这11项针对性强、指向明确的具体措施和要求,学懂弄通、理解透彻,一项一项的分解到领导、到部室、到个人,并明确落实的时间。经中心组学习讨论,党工委领导的责任分工是:包含机关党建内容的8条。第一,关于争取全市党建工作走在西部前列问题的研究,由志同志负责研究提出对策;第二,关于逐步健全与城乡统筹发展相适应的党组织体系、开展“城乡统筹基层党建示范区”建设试点问题的研究,新竹同志负责研究提出对策;第三,关于五年内对全市党员进行一次轮训问题的研究,禄英同志负责研究提出对策,组织部配合;第四,关于实施党建工作信息化工程问题的研究,由志、新竹同志负责研究提出对策;第五,关于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党的组织生活的有效方式问题的研究,新竹同志负责研究提出对策,有兴同志配合;第六,关于筹集并用好党内互助帮扶资金,搞好党内关怀,努力解决党员的实际困难问题的研究,新竹同志负责研究提出对策;第七,关于关心爱护基层干部和基层党员问题的研究,新竹同志负责研究提出对策;第八,关于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健全党建工作目标考核机制和经费保障机制问题的研究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授课提纲
       市委副秘书长三个什么大讨论发言…
       领导民主生活会发言提纲
       保持学习教育活动党课授课提纲
       构建和谐社会党课提纲
       书记党课讲授提纲三
       书记党课讲授提纲二
       江泽民文选学习参考提纲
       理想信念教育讲课提纲
       基层党支部书记培训辅导提纲
     
    步兵代表大会结束时讲话
    政府效能建设落实典型材料
    团队凝聚力量读书演讲
    副县长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会议…
    为和谐社区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中开展争星达…
    校长开学典礼上讲演稿
    市商务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高校奖学金获得者事迹材料
    党委书记政治教育讲话
    机关作风问题投诉处理实施意
    机关作风效能整顿工作方案
    建设清廉型机关工作方案
    五型机关创建实施意见
    狠抓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工作
    机关小金库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房产管机关效能发展工作方案
    机关干部制度实施意见
    检察机关惩治渎职侵权巡展
    召开党委机关迎春务虚会
    发言提纲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