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增强制度重要性、必要性认识,提高执行制度的主动性、积极性,坚决克服思想上的模糊观念和认识上的滞后与偏差。
(三)不断推进制度创新。推进制度创新,一是制定制度的过程要开放透明,要广泛征求机关和干部职工以及人民群众的意见,进行全面的论证和研究,充分体现民情民意。二是要注重前瞻性。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特征之一就在于其前瞻性所带来的稳定性,使人对制度产生一种信赖。三是要注重实用性。制定制度,就是为了解决问题,如果所制定出来的制度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是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四是要注重可操作性。事实证明,越是复杂的制度越不是好制度,所制定的制度要简单明白,容易掌握,尽量减少操作者的自由裁量权,以便于督查考核,要操作得了。
三、强化纪律,推进制度落实
(一)严肃政治纪律。不管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必须有政治上的坚定性、敏锐性和鉴别力,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有丝毫的含糊和动摇。强化政治纪律,就是要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特别是当前,思想意识形态领域比较活跃,各种思潮相互碰撞比较激烈的情况下,大家就要更加注意这个问题了。具体到县,就是要与县委保持一致,因为,县委在一个地方处于领导的核心。各级、各部门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坚决维护县委的权威,做到有令则行,有禁即止,重大问题及时请示报告。每个党员领导干部都要加强组织观念,顾全大局,维护安定团结的局面,发现重要动态要及时报告。
(二)严肃组织纪律。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也是根本的组织纪律。凡属重大决策、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的使用,都必须由领导班子集体讨论作出决定。要强调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明确划分重大问题和日常工作界限,认真执行“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工作原则。
(三)严肃经济工作纪律。当前,经济成分的多样化、利益主体的多元化、社会生活的复杂化,使得加强经济工作纪律越来越重要。任何时候都必须在职责范围内行使职权,不得超越职权的规定插手财政金融工作。任何违反经济工作纪律,给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财产造成损失的,都要坚决追究责任。
(四)严肃人事工作纪律。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在选人用人上,要坚持“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坚持公道正派,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必须任人唯贤,不任人惟亲,论资历而不唯资历;坚持集体讨论决定,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
(五)严肃群众工作纪律。执政行为活动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工作做好了能使人民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能使他们看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任何时候都要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真心实意、扎扎实实,把人民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群众再小的希望也要竭尽全力去满足,再小的困难也要千方百计去帮助群众解决。
(六)严肃生活纪律。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到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形象。要求不准做的,领导干部首先不能做。在自己带头执行好制度的同时,要加大对下面的监督力度,形成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的良好局面。在这里再强调一点,坚决杜绝领导干部驾公车、公款吃喝等不良现象,禁止参与带有赌博性质的违法活动。
四、狠抓落实,务求取得实效
(一)落实制度,关键在于领导。领导干部既是制度建设的主要倡导者,也是模范执行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