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意所要追求的东西。通过追逐个人利益,他经常增进社会利益,其效果比他真的想促进社会利益所能得到的那一种更好"(20世纪中期,数学天才冯诺伊曼、阿罗和德布鲁运用拓扑学和集合论等数学工具,严格证明了在完全竞争情况下 "看不见的手"的原理)。这被认为是提供了资本主义制度合理性的依据,并证明其将永恒存在。1936年,凯恩斯针对20世纪30年代暴发的资本主义大危机的现实,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把研究主题转向了资源利用上,否定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和谐的、自我均衡的自然秩序,提出了政府干预的必要性。到了20世纪70年代,由于实施了凯恩斯主义的干预政策导致"停滞通胀"现象出现,带来了凯恩斯理论的危机。
中国的现实情况是什么呢?一边是经济的稳步增长,另一边是高失业零通胀,这又是另外一种新的经济现象。我们还是处在不完全竞争的条件下,信息严重不均衡,裁判员和运动员身份不明确,换言之,是"不完善的市场经济"。如何面对?如何在这深浅不测、流向不明的湍流中沉浮?
所以,我非常赞赏江总书记提出的建立学习型社会的高瞻远瞩。去年,在中外智业交流大会上,我也有幸接触到了彼得圣吉关于建立学习型组织的高论。我认为,这应该是一种生物进化层面的自觉学习,而非机械改进式的学习,是符合"物竞天择"原理的与时俱进。物竞,靠的是竞争力;天择,讲的是适应力。雄壮的、具有很强竞争力的老虎,现在不得不靠人类的保护而生存,而人人喊打的老鼠,却鼠口兴旺。这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启示。实际上每一个新生代都必须进行学习。想当初,科技咨询应当说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有组织的优势、政策的优势、市场的优势,但为什么它就只能成为一个历史的标杆?我认为,最大的原因是它设有与时俱进、适时变革,没有在有利的时期里发展创新自己的理论和方法,以致于到今天我们都还无法精确地、统一地定义什么是"科技咨询":是对科学和技术的咨询,还是科学、技术地进行咨询?
中心最终的改革结果现在还不得而知。是一个独立的法人治理结构,并且在这个结构中完全按照生产要素进行分配,实行相对高度的民主管理?还是一种不彻底的过渡,在这过渡期间甚至出现责、权、利进一步失衡的状态?或者仍然在效率与公平之间作个折中,穿新鞋走老路?但不管怎样,我认为:自从中国实行市场经济之后、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之后,政党、政府、事业、企业、社团等各种组织的变革、分治已势在必行,对组织的自主、自律、自强的要求已
三、关于资源整合与实施品牌战略
资源与品牌似乎是市场经济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组。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我们不得不去研究这些问题。资源有狭义和广义之分。通常,资源是指用来生产满足人类需要的各种有用的物品和劳务的生产要素,甚至包括企业家的管理与创新才能、技术与知识等。事实上很多东西都是、或可以被创造成为资源。如:频率是资源(在通讯中),时间也是资源(在计算机的分时系统里),声誉更是资源(企业的无形资产)等等。资源的价值取决于其边际效用。二百多年前,亚当斯密就提出了一个价值悖论:没有什么能比水更有用,然而水却很少能交换到其他东西;相反,钻石几乎没有任何使用价值,却经常可以交换到大量的其他东西。研究资源的目的就在于如何充分利用、最佳配置以及如何创造新的资源。
科协系统拥有的优势也是资源。只不过在没有合理地整合、有机地融合之前,它未能体现出应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