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全旗牧区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和旗委、政府对做好“三牧”工作的决策部署,深入分析当前我旗牧区工作面临的形势,安排部署今年的牧区工作。下面,结合会议精神,我讲三点意见。
一、年牧区工作回顾
年是自治旗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的一年,也是全旗牧区工作扎实推进、开拓创新的一年。在过去的一年里,全旗牧区工作承接了近年来又好又快发展态势,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一是牧业生产再上新台阶。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6.7亿元。牧业年度牲畜稳定在87万头只,接羔保育工作克服年初白灾影响,大小畜产仔31万头只,成活率达到98%。良种改良种牲畜85万头只,改良比例达到97%,畜群结构进一步优化。主要畜产品产量保持持续增长,鲜奶产量达到21万吨,肉类产量达到1.8万吨,打贮草2.2亿公斤。
二是牧民收入实现稳步增长。全旗牧民人均纯收入达11081元,同比增长22.21%,增速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认真落实各类惠牧补贴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发放政策性补贴资金8600万元。旗信用社、包商村镇银行支牧力度不断增强,分别发放支牧信贷资金2.7亿元和0.7亿元。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103人。解决1700名贫困人口温饱问题,返贫率控制在7.8%。
三是生态保护与建设成效显著。坚持生态保护与建设并重,“全国生态旗”创建工作深入推进,实施草原生态补奖机制、退牧还草、沙区综合治理、航线沙地治理和公益林管护等项目工程。全年草原建设总规模190万亩,休牧900万亩,禁牧80万亩,划区轮牧40万亩,草畜平衡1240万亩,沙地治理3万亩,植树22万株,公益林管护194万亩。
四是产业化水平有新提高。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龙头企业销售收入3.8亿元,增加值6500万元。各类专业合作社105个,组织化程度逐步提高,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广泛推广,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提高牧民收入。马产业建设步伐加快,全市首座室内马术训练馆投入使用,编制完成《马产业示范园区发展规划》,启动马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
五是牧区改革进一步深化。不断加强草原承包经营权配套规章制度建设,累计流转草原面积72万亩,发放经营权证4577本。草场使用证更名199份,分户85份,补发63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权77万亩,确权率98.3%。水利普查工作扎实推进。牧区集体经济组织资金资产资源清理登记工作稳步实施。恢复建制3个,基层政权得到有效巩固。
六是牧区基础设施不断加强。全面落实1号文件精神,水利工作成效显著。投入1170万元解决8000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投入1600万元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6万亩,水土保持5万亩,苇子坑河防洪工程、云鹏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开工建设。投入2490万元实施少数民族发展、移民扩镇、整村推进及人口较少民族地区扶贫资金等项目,省道202线—特莫胡珠桥、巴彦托海—辉苏木通乡公路、巴彦托海镇—巴彦托海嘎查通村路建成投入使用,投入1400万实施了6个嘎查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牧区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七是社会事业长足发展。城乡社会保障统筹政策全面落实,新型牧区社会养老保险参保11044人,新型牧区合作医疗牧民参合率达到99%,医疗报销封顶线达到6万元。新增财政支出400万元提高牧区低保标准,率先在全市实现“城乡低保一体化”。城乡医疗救助、五保户供养、灾害救助、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等工作扎实开展,预防保健、疾病防控能力得到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