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责。认真分析当前一些突出的涉稳问题,既有社会“大气候”的影响,也与少数干部不作为、乱作为有关。不惩前无以毖后。我在这里重申,今年我县维稳工作将面临更大的考验,不管是多强势的单位,不管过去做过多大贡献,只要维稳工作失职、失责、失察,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将依照县委重新修订的维稳责任追究办法,严肃问责追责,决不姑息迁就。
4.要坚持统筹推进,力求在创新社会管理上见成效
要通过推进法治建设,以社会管理的法治化来促进社会管理的加强和创新。
一是要强化社会管理理念。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首先要解决好思维方法、思路办法问题,这是前提和基础。①要强化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②要强化社会协同、广泛参与的理念。③要强化统筹兼顾、依法管理的理念。④要强化多管齐下、综合施策的理念。
二是要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就是要按照中央要求,始终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过程中,党委领导是根本,政府负责是保障,社会协同是要求,公众参与是基础。
三是要创新社会管理体系。①要构建法治化的制度体系。即要构建强化自觉守法、推进严格执法、保障公正司法的制度体系。②要构建人本化的保障体系。即以“五大社会保险(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社会救助(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大病医疗救助、教育扶贫助学、公共租赁住房)”、“五大社会福利(优抚、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主要内容,加快形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③要构建社会化的服务体系。切实加强公共服务,积极发展中介服务,规范提升社区服务。④要构建网格化的责任体系。要变“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张网”,从县、到乡、到社区、到网格,形成“三级管理、四级负责”的责任链条,把社会管理的每项责任落实到格、落实到人。
四是要健全社会管理机制。包括诉求表达机制、情绪疏导机制、矛盾化解机制、利益协调机制、应急管理机制等。
五是要夯实社会管理基础。①要加强组织建设。包括政权组织建设、社会组织建设、自治组织建设。②要强化服务功能。大力推进社区工作社会化进程,提高社区服务专业化水平,构建新型社区服务体系。③要提高管理水平。以事务管理、人口管理、治安管理、社区管理为重点,有效整合各类社会管理资源,切实提高基层社会管理效率。特别是要大力推广“村为主”工作机制,确保把矛盾化解在基层。④要做好群众工作。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和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要高度重视和主动开展群众工作,支持各界人士、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共同做好群众工作,不断增强群众工作的系统性、协调性和持续性。
5.要坚持公正执法,力求在维护公平正义上见成效
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石。只有坚持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公平正义才能真正得到有效维护。
一方面,要坚持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①要切实加快政府转型,更好地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基本职能,更多地采用行政指导、行政规划、行政合同、行政奖励等间接管理手段,更快地搭建电子政务、政府服务、社区服务、社会救助等公共服务平台,确保各级政府不缺位,不错位,不越位。②要不断完善行政决策,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尤其要注意防范政府工作中的法律风险。③要着力规范行政执法,从体制机制上、程序步骤上、监督问责上确保行政执法部门依法执法、公正执法,尤其要狠抓行政裁量权基准制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