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偏远的小村庄自然就会衰亡,搞小村庄显然是重复投资。二是有利于整合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各类资源,实现综合配套,构筑公共服务平台。三是大村庄的“空心房”更多,我们借助强大的行政推动力,将大村庄的“空心房”进行拆旧建新,可以节约资源。四是搞大村庄整治建设成本也更低。因此,我们在布点上要重点选择100户以上,有较好示范辐射效应的大村庄,兼顾边远山区村庄,积极实行集中连片、整村推进。要从节约资源、保护耕地出发,多选“空心房”改造型的村庄,进行拆旧建新,坚决杜绝占用耕地建新房的现象。二要大力提升村庄建设品位。我县文化底蕴深厚,农村有不少的客家文化遗迹、红色文化足迹和丰富的绿色资源。要坚持突出村庄特色,保护历史文化,抓好一批文化新村、产业新村、生态新村、旅游新村。要加快推进客家千年古村——田埠东龙示范点建设。要依托特色文化资源,在新农村建设中对村庄进行文化定位,赋予新的文化内涵,使优秀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遗产得到弘扬,从而挖掘保护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新农村建设的文化品位。这方面我们有不少村搞得不错,比如黄石的璜村。搞新农村建设,特别是村庄整治,要立足于让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实实在在做事,不要过于追求表面文章。
3、加快培育新型农民,进一步提升农民素质。要加快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更加注重农民知识化工程的培训质量,加快农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根本转变。强化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强化农民自强、勤劳、合作、向上的精神,全面提高农民的文化、经营、健康和道德素质,提高农民自我教育、自我塑造、自我发展的能力。农民培训重要的是围绕主导产业培训,要选择专业技术人员授课。要继续整合资源、完善培训体系,实施分类管理。同时,要积极引导和支持外出农民返乡创业。现在有的地方推进新农村建设进度偏慢,很重要的是大量的青壮年劳力外出,在家的大都是妇女、老人和儿童,这就要注意科学总结,创造条件引导外出青壮年返乡创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出力。
4、加强墟镇整治,进一步优化墟镇环境。墟镇是一个乡镇对外形象的集中体现。现在我县大部分乡镇墟镇都存在着脏、乱、差的问题,有的乡镇只注重墟镇的开发建设,忽视了墟镇的管理,“只见新镇,不见新貌”的现象比较突出。今年,我们要把墟镇规划、建设与管理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检查来考核。要加强经常性的督查调度,检查情况要及时通报。要制定操作性强的资金补助方案,科学安排好补助资金,今年重点抓好6个乡镇的墟镇整治。各乡镇要按照设施配套、管理规范、环境整洁、文明和谐的要求,加强墟镇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市场体系建设,强化墟镇管理,深入开展各项群众性创评活动。要因地制宜,采取市场运作、多元筹资的办法,统筹解决圩镇建设管理中的资金问题。在这里明确一点,今后各乡镇的土地出让收入要主要用于墟镇的建设管理,实实在在地为农民为乡镇办好事实事,不能乱花乱用乱发奖金,如果发现滥发奖金,纪检部门要去查一查。据说乡镇现在每年订报刊杂志和参加各类培训班的开支比较大,今后办班要统一计划,严格审批,尽量控制,培训经费原则上由县财政支出。
5、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进一步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大力发展农村科教事业,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全部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公、民办学校学生学杂费,免费为全县城乡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提供教科书,提高对贫困家庭学生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标准。实施农村中小学师资建设工程,开展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工作,着力改造农村薄弱学校,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大力发展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