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年前达到“双高普九”县标准,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各项指标有较大幅度提高,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等各类教育能够协调发展。
三、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实现教育又好又快发展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更是教育事业追求的崇高目标。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谋划教育发展的长远目标,统筹城乡教育和各类教育的均衡发展,把教育工作的重心,进一步落实到办好每一所学校、关注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上来,努力实现教育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一)促进教育公平,实现均衡发展。教育公平是最重要的社会公平。促进教育公平,保证人人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实现教育公平,必须扭转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平衡,努力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一是在办学条件上要基本实现均衡。随着“两基”工程的实施,中小学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差距依然很大,村级初小条件还十分落后。最近,中、省提出了一些加大教育投入的政策要求,我们要抢抓机遇,争取项目,改造薄弱学校,实施标准化学校建设。要大力发展远程教育,积极普及实验教学,让农村孩子更多地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二是在师资调配上必须实现均衡。我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高的,但学校之间很不平衡,师资配置也不理想,教师的积极性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因此,要进一步优化师资配置,均衡师资队伍,探索农村学校教师补充和提高的新机制,建立起城镇优秀教师对口支援农村薄弱学校的长效机制。要建立“校对校”教师交流制度,乡村任教服务期制度,使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按20%的比例向薄弱学校流动,提高薄弱学校的师资水平和办学质量。要适当提高乡村学校中、高级教师岗位比例,鼓励更多的优秀教师在乡村任教。要加大改革的力度,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岗位聘任制、上岗竞争制,加速教育的突破发展。三是在教育质量上努力实现均衡。随着《义务教育法》的修订实施,适龄儿童少年享受到了全免费的、真正意义上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经费有了法律意义上的保障,学生能上得起学了,但要害是要能学得好。因此,学校要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任务。要积极创造条件,按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并达到教学基本要求。
要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帮助,努力使所有学生共同进步。教育督导部门要建立起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定期不定期地进行检查督导。对教育质量低的学校,要组织教研人员、优秀教师进行业务指导,必要时选派有经验的校长到这些学校工作,尽快改变其落后面貌。四是在各类教育发展上要实现均衡。均衡发展不等于平均发展,教育均衡只能是一种相对的均衡,其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同时,要大力发展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和学前教育,积极扶持民办教育,深入开展继续教育和各种技能培训,努力形成学生学文化知识、干部学现代治理、职工学专业技术、市民学文明礼仪、农民学致富技能的社会氛围,建立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沟通、互为补充的教育体系,真正发挥出教育在构建和谐镇安的基础性作用。
(二)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内容,是推进基础教育全面发展的政府行为,是当前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中心工作。推进课程改革,就是要不断深化要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的熟悉,坚持教书育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施素质教育,不断增强教育发展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