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演讲致辞 >> 发言稿 >> 正文
国庆节创先争优会议发言稿

每位教师都有做好工作的愿望及被人尊重理解、自我提高的要求;每位教师身上都有蕴藏着无限的潜力;只要依靠教师真心实意代表教师的利益,就一定会得到教师的拥护和支持。领导干部要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及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在参与中实现教育思想的引导,在参与中求得更多的沟通和理解,在参与中汲取工作的智慧、力量和信心。努力为每一位教师搭建可持续发展的平台,努力创造条件帮助教师不断超越自我、展示自我、提升自我,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体验成功。

2、抓好班子思想建设,班子成员要做到三要三不:即工作中要统一思想、顾全大局、不各行其是;处理问题要讲政治原则、不徇私情;工作要以对学校负责、对学生负责,不以权谋私。以新的精神状态,新的工作作风,新的办学标准全面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努力使自己的分管工作创一流。

(二)、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确保创建和谐校园工作有效推进认真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出“内树正气,外树形象”的师德建设思路。内树正气,就是树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树立勤奋学习,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树立耐得住寂寞,安贫乐教的思想。外树形象,就是树立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形象

开展以“爱自己学校、爱自己岗位、爱自己学生,尽自己责任,精自己技能,树自己形象的爱岗、爱生责任工程。

开展和家长、学生换位思考,扮演家长、学生角色活动,使教师和家长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在理解中不知不觉拉近了距离。建立起互尊、互爱的新型师生关系。

健康的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是建立和谐校园的基础。在一个学校中以上三种关系对一个良好的学校集体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以上这些活动的开展,使教师树立了这样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营造一个师生平等的空间;赏识学生,营造一个个性发展的空间;鼓励学生,营造一个天天向上的空间;关爱学生,营造一个互爱互助的空间。文化路小学形成团结向上、追求卓越、师德高尚的教师群体,有效地推动了和谐校园的创建。

四、构建和谐校园不断改革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质量

和谐校园应是改革发展的校园,学校各项改革不断推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此学校提出了将教育科研和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相结合,逐步缩短科研成果转化为课堂教学原动力的时间,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去年学校在区样本测试中取得前十名的好成绩。

五、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

人是不能脱离环境而单独存在的,创建人与环境的和谐,充分利用环境的资源,实现学校整体和谐的快速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因此,

学校努力加大现代化教育设施、设备的改造,购买现代化教学仪器。美化校园环境,建设和谐、进取的校园文化。设计建设艺术化厅廊、建设修建教学功能教室、改造教师办公条件。由于学校遵照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生活环境,创设丰富、温暖的物化环境,给学生一个快乐的童年的教育理念。使改善后的学校环境处处渗透生活的真理,字字引发教育的潜能。学生每天在校园感受生活,感受快乐,他们与学校环境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卷。

存在问题

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通过学习和培训,收益不小。对照党员先进性标准,对照共产党员要做到的“五带头”检查自己存在以下问题:

1、更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要求敢于破除一切妨碍学校改革和发展的观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煤矿200党风建设会议发言稿
       广播电视暨村村通工程建设现场会…
       200创先争优交流会发言稿
       200迎接领导检查汇报发言稿
       新生欢迎会200发言稿
       200军训会操比赛发言稿
       学生代表在迎接教师节活动发言稿
       在教师集训总结会上的发言
       创先争优廉洁从政发言稿
       最新党建创先争优发言稿
     
    矿务集团总经理班组长队伍建设会…
    转变作风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查摆问…
    邮政局党报党刊发行会讲话
    建设局管理基金统筹交流材料
    中学生江泽民文选读后感
    英语课堂教学中创新教育
    简历手册
    如何做好组织部门调研
    发挥班级整体作用三自
    地税局征管教育总结讲话
    童装国庆节促销计划
    张国庆女士荣膺全国党代表考
    迎国庆60周年机械行业成就展
    庆国庆创先争优动员会发言稿
    国庆节宣传标语口号
    国庆节专题国庆期间小学生手
    迎国庆60周年说读书心得体会
    老年学校礼赞国庆60年诗词心
    迎国庆60周年个人感言
    胡锦涛主席国庆讲话学习体会
    发言稿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