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我们手中权力的性质。""第一,我们党在革命战争时期是代表人民并领导人民去夺取政权的,革命胜利以后则要代表人民并领导人民掌握和行使好国家的各项权力。第二,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权力都是来自于人民的,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说到底是人民赋予的。第三,领导干部必须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国家的发展,富强,安全服务,为人民群众的团结,富裕,安宁服务,一句话,必须用来为国家和人民谋利益,而不能把它变成牟取个人或少数人私利的工具。第四,一代一代领导干部都必须始终信守为人民掌握和行使权力的正确原则,同时要始终自觉接受党和人民对自己行使权力的监督。"因此,领导干部必须正确认识手中权力的性质,树立和增强公仆意识,自觉地防止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由"公仆"变为"私仆"。
总之,我们所讲的公仆意识来自于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来自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及其所内含的权力观。温家宝总理最近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得好:"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一切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归功于人民。必须秉持一种精神,这就是公仆精神。政府工作人员除了当好人民的公仆以外,没有任何权力。"这就是为什么在以往的国家发展史上"不可避免"地出现"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这一政治现象,而我们共产党人却要遏制它的蔓延进而"防止"它的出现的根本原因。
增强公仆意识要有人民评价人民监督的机制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共产党人的自觉要求,思想境界和行为准则。落实这一要求,弘扬这种意识,应该有科学的评价和监督机制。
恩格斯赞赏巴黎公社在工人阶级夺取和掌握政权以后,可以通过民主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来确保国家和国家机关不改变"社会公仆"的性质和 责任。这对于我们今天在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中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
根据今天的实践及其提出的问题,进一步增强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公仆意识,首先要形成人民群众对公仆的评价机制。由于公仆意识是工人阶级政党的执政意识,公仆是具有执政为民的思想境界和行为准则的领导干部,因此公仆的行为准则应该是让人民满意,领导干部是不是公仆应该由人民来评价。毛泽东早就指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只有人民,才最有资格评价我们的干部,也才能正确地评价我们的干部。近几年来,我们除了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建设,由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对政府机关和干部进行评价外,有些地方还探索由人民群众对政府机关和干部打分的形式,来评价我们的权力机关和干部。这些做法和探索,应该讲具有积极的意义。
根据今天的实践及其提出的问题,进一步增强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公仆意识,更重要的,是要形成人民群众对公仆的监督机制。因为,我们越来越感到,要能够真正有效地防止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关键在于正确处理国家与社会,干部与群众之间的关系。这就要强化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防止主仆关系错位甚至颠倒。党的十六大报告在讲到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时指出:"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并强调要"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加强对人财物管理和使用的监督。强化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