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有些部门和地方的党政机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有些部门和地方的工作人员"摆架子,耍威风,谋私利",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盛行。与此相联系,老百姓也好,地方和基层干部也好,投资者也好,为到机关办事托人情,送礼物,请吃喝,出现了一系列极不正常的社会现象。至于官商勾结,权钱交换,干部堕落,腐败蔓延,媒体也多有曝光。这说明,能否树立和增强干部的公仆意识,已经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党风和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关系到党的性质和前途。
尤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今天,我们党和党的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存在着两种风险:一是做官当老爷,即恩格斯所说的"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二是以权谋私傍大款,即由"公仆"变为"私仆"。因此,如何牢固地树立并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防止"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防止"公仆"变为"私仆",已经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在加强自身建设过程中必须认真对待的大问题。
由此可见,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不仅具有深刻的伦理意义,而且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我们必须认真领会,贯彻落实。
公仆意识来自于历史唯物主义的权力观
为什么"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这一在以往的国家发展史上"不可避免"的政治现象,在我们共产党人这里一定要遏制它的蔓延进而"防止"它的出现呢
首先,这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所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共产党掌握国家政权以后,任何时候都必须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切实做到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自觉地防止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由"公仆"变为"私仆"。
其次,这是由我们党所坚持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决定的。尽管我们说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要求我们树立和增强公仆意识,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一些领导干部并没有能够践履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他们虽然在口头上也常常自称是"公仆",但在行动上,有的反仆为主,视民为草芥;有的以能人自居,伸手向党要这要那;有的滥用权力,以权谋私,甚至贪污受贿,骄奢淫逸。党和人民群众对此都非常不满意。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他们有共产党员之名,却没有共产党员之心,头脑里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发展史首先是生产的发展史,是不同的生产方式依次更替的发展史,也是物质资料生产者本身的历史,因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因此,共产党人不仅在执政前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执政后更要坚持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自觉地防止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由"公仆"变为"私仆"。
再次,这是由我们党所坚持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所决定的。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出现种种不尽如人意的消极现象和令人不能容忍的腐败现象,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一些干部手中握有人民赋予的大权,却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手中掌握的权力,没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江泽民曾经深刻地指出:"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必须正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