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1年进入全省十强。面对竞争激烈,不进则退的发展态势,全市各级各部门都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争创十强的重要意义,认识到这不仅是咸阳市委、市政府对 的殷切期盼,更是检验我们各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试金石。全市上下要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在工作目标上围绕十强,工作安排上突出十强,工作落实上推进十强,攻坚克难,扎实工作,确保在2011年实现 十强目标。
一要正视差距,坚定信心。在2008年全省县域经济综合监测排名中我市位居第15位,虽然比上年进升了3个位次,但距创十强依然存在不少差距。在考核的三项总量指标中,我市2008年gdp总量、财政总收入、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与 十强县平均值分别相差49.06亿元、19.49亿元,25.94亿元。在考核的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比全省十强县市的平均值低38998元、7003元和478元,分别与十强县第十名的凤翔县相差754元、596元、403元。在考核的gdp、财政总收入增速指标我市与 十强县的平均值分别相差12.5、12.6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指标与 十强县增长最快的县分别相差35.3、15.1个百分点。从结构指标情况看, 十强县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平均值为77%,比重最高的府谷县为93.2%,而我市仅为46.5%,与凤翔县相差3.9百分点。在看到差距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市创强工作仍然有许多有利条件和难得机遇。一是与十强县第十名的凤翔相比,我市总量指标和凤翔县已相当接近,人均指标、速度和结构指标与凤翔县差距也不是很大,而且还有6项指标在凤翔之前。二是随着国内产业要素加速向西部转移、西咸经济一体化的深入推进,我市位于国家级关中——天水经济区桥头堡和关中城市群建设中心位置,为我们招商引资、借力发展搭建了更为广阔的平台。三是随着工业经济“333”工程、大项目建设的强势推进,在75亿元的兴化技改、7.7亿元的金龙鱼、15亿元的台玻、5亿元的莱茵电梯、3亿元的西瑞等一大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后,将会迅速提升我市经济综合实力,为我市跨越发展、争先进位集聚强大能量。四是省、咸阳市近期出台的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一系列政策文件和具体扶持措施,为我市争先进位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只要我们坚定信心,牢固树立跨越发展之志,把握跨越发展之势,汇集跨越发展之力,就一定能一年一大步,三年上台阶,提早实现 进十强的宏伟目标。
二要明晰思路,突出重点。市委、市政府围绕三年创建 十强奋斗目标,确立了“一年蓄势抢先机、两年跨越上台阶、三年冲刺进十强”的三步走战略,制定了具体的创建规划,了创 十强的基本思路,即:强化三大优势,实施四大战略,推进五大建设,实现六大突破。全市各部门和单位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市县域经济发展实际和全市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项决定性指标相对滞后的现状,坚持从各自职能出发,坚持用创新的办法筹谋跨越发展举措,坚持用百倍的付出抓好赶超进位重点。要突出抓好“三万”工程、“三五”工程和劳务输出,培育农业增效新亮点,促进第一产业快速增长,在农民增收上实现赶超;要以大项目建设和三大园区建设为支撑,强势推进工业经济“333”工程,全力打造工业膨胀扩张增长极,推动第二产业裂变递增,在工业强市上实现进位;要全面繁荣商贸旅游等服务业,激活三产聚集效应,在三产富市上实现跨越;要坚持经济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不断加大科教文卫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投入,确保各项社会指标和生态指标也都位于全省前列,确保在20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