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是艰难、曲折的过程。中国经济发展虽然总体形势向好,但也面临一些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矛盾,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棘手问题。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成果,促进国民经济步入良性循环轨道,仍是我国面临的重大任务。
不久前,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五中全会上,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这个重要历史文献在深入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的基础上,对我国今后5年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十分明确地,中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特别是要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在总体战略部署上,着力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是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经济长期持续发展的重大方针。为此,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处理好保增长、调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和预见性,防范各类潜在风险。要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能力。要发挥投资对扩大内需的重要作用,保持投资合理增长,调整优化投资结构,有效拉动经济增长。https://
(二)坚持调整和优化结构,提升经济建设现代化水平。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三)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就业和和谐劳动关系,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和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同时,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四)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要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继续优化政府结构、行政层级、职能责任;推进政务公开,增强公共政策制定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加强行政问责制,完善政府绩效评估制度。要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积极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改革和完善税收制度。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强金融监管协调,建立健全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预警体系和处置机制。要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