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告,队上安排专人收听天气、温度、海浪、风力等预告,并认真做好气象记录,便于队领导及各班组长及时把握工区内天气情况,合理安排出工时间。
(六)事前防范,严把应急演练关。
早在出工前,队治理人员就开始对施工海域进行踏勘,并与湛江及徐闻海事局接触。到达工地后,队hse治理员全面搜集相关资料,在南海舰队驻迈陈海军的大力协助下,取得了2005年9月至2006年4月《流沙湾及乌石港潮汐表》。正式生产前,hse治理员先后十余次到海边踏勘、摸底、试验,并
与当地有经验的渔民洽谈,基本把握了涨潮和落潮规律。经过现场调查和观测,北部湾当日从早晨7点开始退潮,至下午3-4点退至最低点,海水距海堤400-500m。(根据潮汐表,大潮距海堤400-500m,小潮距海堤200-300m)后缓慢开始涨潮,每日二次,涨潮时航道内水深5—7米,涨退潮水位差在2—3米间,每日之间涨退潮极点顺延一小时。遇西北风时浪大,东南风浪小。海底有珊瑚生长,属自然保护区。从海堤起至5-6km处有渔网分布。南部排列进海域,水浅处2米左右,水深处5—10米。该区域每日涨落潮一次,水位差在1-2米之间。
在此基础上,我们制订了《海损事故应急行动程序》、《防台风应急行动程序》、《风暴潮应急行动程序》、《海啸应急行动程序》、《人员伤亡、落水事故应急行程序》等,打印发放到各班组,并定期组织员工学习,做到人人把握,确保复杂地段应急预案制定落实率100。另外,进入海域施工前,我们在放线班进行了一次应急演练,员工们按照既定的安全撤离方法、路线和步骤,忙而不乱,按部就班,演练取得成功。
(七)攻关不懈,严把外事协调关。
为了保证顺利生产,队领导和工农员多次走访当地政府和公安交警部门,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在工区内所有乡镇印发关于支持石油勘探工作的文件,并由徐闻县政府张贴了大量的保护采集设备的通告。为了取得海上施工许可,队上与湛江海事局、徐闻海事处、海洋局、渔业局均进行了友好接洽和公关,投入了大量人力和财力,许可我们在海上施工。
另外,我们与迈陈海军基地联谊举办了篮球赛,建立了合作关系。他们同意在我队施工遇紧急情况时,出动军舰支援搜救行动。
(八)履行职能,严把现场监督关。
只有加强生产过程监督,下大力规范现场安全措施,加强对人员违章现场处理,不断规范现场作业行为,推行标准化作业,将安全工作真正从事后分析转移到过程监督中,实现安全治理关口前移,才是扭转不安全局面的有效措施。
在施工中,队hse治理人员紧盯生产第一线,根据生产不断发展的需求,督促强化安全治理,做到检查方式多样,检查重点明确,检查结果反馈及时。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及时纠正和查处违章,实现安全监督由事后监督向事前监督、过程监督的转变,实现单位、班组、个人三级安全目标。如海上施工时,hse治理人员无论风吹雨打还是烈日当头,都坚持乘飞鱼苦战在海上,检查、督促员工严格按规定穿戴救生衣。并规定施工时必须3人一小组,2只飞鱼协同工作,配好备用油箱。又如在滩涂施工时,治理人员严格督促员工正确穿好防水衣裤,并检查防水裤是否漏水,预备好救援绳等等。出工期间,共进行hse检查60多次,查出隐患40个,均做到了“四落实”。
三、时刻从保护环境着想,清洁生产
工区内有红树林自然保护区,面积约2平方公里,有防风、抗海潮侵蚀的功用。林中的湿地是是国家候鸟保护区,很多鹭科与鹳科鸟类生活于其间。南部入海区域有珊瑚礁区,绵延27公里,面积达2000公顷,是目前中国大陆保存最完好、面积最大的珊瑚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