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恰好是曾凯一组打扫包干区,我忽然发现曾凯打扫卫生很不认真,打扫落叶像在捉蝴蝶,于是我上前批评了他,他有点不兴奋,见状我一边批评一边示范打扫动作,然后叫他再打扫。随后他打扫仍是不很认真,我非常生气,一把夺过扫把甩了他的腿一下,同时又数落了他一顿,又叫他继续打扫。这时曾凯情绪非常激动地大声叫了起来:“我不会扫,我就是不会扫”,边说边哭了起来甚至扔掉了扫帚……那是一节体育课学生活动时间,我路过操场,看见贺超穿着牛仔裤,我把他叫了过来,我批评他没有遵守学校关于体育课穿着的规定,不知怎么回事他情绪非常激动,回答我的声音生硬无礼,并强辞夺理说有一位同学也穿着。在我批评教育的过程中他语气仍然激烈,并流着眼泪……
曾凯家:他妈妈说他儿子不服她管,怕他爸爸,而他爸爸在水产公司工作,很少有时间管他。平时他要干什么都由他作主,个性倔强……
贺超家:他妈妈因病长期在家修养,只要求他读好书,平时非常宠他,一有什么不顺他心意就会大发脾气……
二、案例剖析
比起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平时都是家长、老师和同学眼中的好孩子、好学生,感情不太外露,因而他们的心理问题更具隐蔽性。长期的教育研究实践证实,“好学生”更需要心理健康教育,但在现实中这个问题往往被忽视了。以上两例给我提出了一个新课题:如何正确对现在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及诊治?尽管我有15年的教学教育经历,但现在的学生心理变化复杂远远超出我的想象。
曾凯、贺超从小都是父母宠爱的“宝贝”,从小学起学习成绩优秀,自我感觉优越,思想意识上以自我为中心,很少经受一些“风雨”考验,一旦外在的压力或批评超过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他们就会承受不了而像上例一样爆发出来,完全不会考虑事情的后果。根据我事后与他们再交流后得知,他们当时这样的言行在家中早已是家常便饭了,并不是有意与老师闹矛盾,而是无法控制自己的言行。
父母这种过度的“栽培”,也使他们与父母越来越远,与父母越来越无话可说,感受不到应有的亲情,以至对父母产生怨恨,对老师的教育与批评视为跟自己作对,平时情绪易冲动,或者莫名地感到沮丧、孤独、焦虑。
现在的中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社会上各种观念混杂、碰撞。社会生活中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使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人格上的缺陷。比如,劳动观念淡薄;劳动习惯差,把自己看得过重,在处理个人与集体,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中存在着较大的偏差,有些学生甚至缺乏最基本的社会责任感及道德感,对人无感激之心,做事不尽力,甚至漠不关心,不去注重克制自己言行。
另外初中学生存在以下心理特征更值得我们关注:
1.自我意识强而不稳:独立欲望增强,对事物能做出自己的判定和见解,但对自我的熟悉和评价过高或过低,常被一些矛盾所困扰,如独立欲望与缺乏独立能力的矛盾,自己心中的“成人感”与成人眼中的“孩子气”之间的矛盾等等。
2.情感世界布满风暴:经常表现出幼稚的感情冲动和短暂的不安定状态,孤独、忧伤、激动、喜悦、愤怒微妙地交织在一起,组成一个强烈、动摇和不协调的情感世界。
三、解决措施
1、教师应当把学生的人格教育摆到重要的位置。
教师,应当分析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各个因素。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其中最主要的最不可忽视的应是社会影响、人际交往及课外生活的内容。由于学生自身发展的不成熟、辨别能力相对较差,模拟心理、流行心理、攀比心理较强,很易受到社会中消极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从他们的人际交往圈中导入。古人云:“学好千日不易,学坏一日有余。”假如教师不在这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