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演讲致辞 >> 初中生演讲稿 >> 正文
中学生人际关系测查与辅导

中学生人际关系的测查与辅导

摘要:中学生的人际关系主要有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学生与家庭和社会的关系等。中学生的人际关系对其学习、生活、身心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我们提倡通过交往,相互学习,构筑高尚的精神世界,使学生个人的喜、怒、衰、乐得以应有的表达而感到心情愉快。为了了解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我们对我校初一至初三学生进行了测查。从测查可以看出有27.8的学生人际关系处于一般及以下,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对学生进行搞好人际关系的引导和辅导。


要害词:人际关系交往辅导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为了了解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我们对我校初一至初三学生进行了测查。
1.2方法
采用《中学生心理诊断》一书中的“人际关系”测查表。发放测查表497份,收回有效表455份。
1.结果:
显示:19.6的学生人际关系很好,53.6的学生人际关系较好,另有26.8的学生人际关系处于一般及以下。

人数所占比例
人际关系很好8919.6
人际关系较好24453.6
人际关系一般10322.75
人际关系较差194.1
人际关系很差00

1.讨论:
从测查可以看出我校有4.1的学生人际关系较差,须及时对他们进行辅导,引导这些学生搞好人际关系。

我们对这4.1的学生进行了交谈和团体辅导,发现这些学生因为人际关系较差,大都学生成绩处于下游。他们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自我评价过高,不能正确熟悉自己;另一类是自卑。表现为这些学生的自我认定和他人认定相差相远,没有很好的自我知觉。就是说他们与他人之间心理上的距离较远,以至于人际关系较差。

情况一:甲乙


甲:我学习努力,老实、开朗、热情、乐于助人
乙:他上课不注重听讲,成绩差,爱捣乱,爱讲话,不关心集体
情况二:甲乙


甲:我老实、爱劳动、热心、能帮助别人
乙:他不爱讲话、孤立、反应慢,成绩差,老受人欺负
1.建议:
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迫切需要交往,需要与人分享。他们不再满足于老师和父母的教导,而是转向同伴和社会。他们对末知的世界布满了好奇。他们的交往对象主要是同龄人,因为觉得有同感,所以同龄人之间相互影响。但由于他们的不成熟性,所以他们对他人有很深的依靠性,重视感情,甚至于以感情代替理智。因此此期加强对中学生进行人际关系问题的辅导十分必要。
辅导的重点是帮助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中的矛盾冲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各种场合控制情绪,学会了解他人,体谅他人,正确处理冲突及由于所引起的不良情绪。
4.1鼓励学生参与到集体之中
根据测查,有59.6的人学生认为自己处于一个新的集体中时,会觉得交朋友不是一件轻易的事。
当学生到一个新的班集体时,教师要多关心学生、关注学生,指导其参与集体之中,参加班级的各项活动,在活动中学习与同龄人交往的能力,让学生在集体中得到锻炼,比如让更多的学生轮流做学生干部等.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向上、亲密的交往。
4.2教给学生进行交际的必要技能
交往之初,最先映入脑中的自然是仪表。健康而美的仪表会先入为主,给人以良好的印象。所以要教育学生衣着整洁,修饰得体。
交往就要交谈,人人喜欢温文尔雅,礼貌周全的人。所以要时时处处注重学生的礼貌用语,不妨将这些用语张贴于教室。教师首先要起好表率作用,循序渐进,使学生耳濡目染,养成良好礼貌语言的习惯。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探究
       浅谈网络学习中学生学习动机
       化学教学中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培养…
       中学生英语口语表达中存问题及对…
       论历史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
       初中生物比较法教学探索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
       中学生道德建设点滴思考
       中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征文
       学校十佳中学生评选活动细则
     
    烟草公司奉献祖国演讲
    坚持和完善党对人大领导支持人大…
    创建省级敬老模范县实施意见
    学校德育治理
    国庆爱国演讲稿
    被评为先进者度表彰大会发言稿
    市广播电视台半党风廉政责任制总…
    幼儿园图书节开幕词
    歌颂祖国诗歌祖国啊我亲爱祖国
    做新世纪老师演讲稿
    农民大学生培训工作方案
    中学生辅导教学站规划建设意
    推动大学生村官流动工作意见
    中学学籍管理实施工作意见
    总理和中学师生的交会流
    整顿学生行为习惯建议
    实施英语写作多目标层次教学
    中学教职工代表大会研讨稿
    暑假致学生家长一封信
    大学生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日
    初中生演讲稿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