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向一定的学习目标。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选择有意义的、自己感爱好的信息,避免无关信息,采取有意义的学习行为,直到实现学习目标。
3.维持和监督功能
良好的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意识和能力是网络学习中必须具备的条件。而这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学习过程中不断培养和锻炼出来的。学习动机就如“加油站”,不断地给学生打气加油。
三:网络学习中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
影响网络学习中学习动机的因素是非常广泛的。一般认为,和其它领域的学习动机一样,网络学习中的学习动机也主要概括为三个方面:内部学习需要、外部学习诱导和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
学习需要是教育发展的根源,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曾经深刻指出:“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学习需求的主观体验形式是学习者的学习愿望和学习意向,这种愿望和意向是驱动主体学习的根本动力,也称内部驱动力。内部学习需要是最根本的驱动力。外在学习诱导是指外界环境施与学
习者的诱导和产生的压力。人是一个“社会人”,必然受到外界环境的诱惑和影响,如外在的奖惩或害怕考试不及格等。就像很多中国学生不喜欢学习英语,但为了出国,不得不学习英语。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有助于激发网络学习的内在的学习动机、增加对学习的努力程度和坚持性。schunk(1984)发现自我效能感不仅仅能激发学生的动机层面,维持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的耐力,而且能将学习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转化为主动的求知过程。
四:激发和维持网络学习中的学习动机
网络课程中融会了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激励方法。网络课程在激励作用方面设计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而影响网络学习的效果。学习动机对网络学习而言是这样的重要,但目前我国对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现实状况不容乐观。而且网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发展到现在其有效性还受到怀疑,需要寻找有效的途径和切入点来增强其有效性。所以这些都要求我们加强对学习动机的激发和维持。考虑到它的影响因素和网络课程在网络学习中的作用,笔者认为设计出既能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的网络课程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的途径。以下从几个方面来设计这样的网络课程。
1.设计能满足学生需要的教学目标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许多行动都可以用目标指向来解释,目标对人有激励作用。其原因有三:第一,目标能指导人的注重,使之集中精力去完成当前任务,第二,目标能激发人的努力,“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第三,目标能增加人的持久性,“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学生的学习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网络学习以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明确的表述。同样教学目标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要激发学习者的认知内驱力,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必须让学习者了解预期的学习成果,这样,他们才能明确成就的性质,进而进行目标清楚的成就活动。
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时应该注重以下几点。第一,为学习者设置合适的学习目标。要考虑到网络学习自身的特点,把长期的、困难的目标分解成具体的、近期的、简单的目标,使学习者看到从事复杂网络课程学习过程中的每一点进步,熟悉到自己还有潜力可挖。如教学目标可包括课程教学目标,章教学目标,节教学目标以及知识点教学目标等4个层次。但它们有着层次区分和领域划分的体系,并逐层体现细化。第二,教学目标要有灵活性和贴切性。由于网络学习者大多数是成年人,他们是带着工作或生活中的需要来学习的,因此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必须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贴切性,答应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