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的人就是人才,不一定是考名牌学校的人才是人才。在教育中,只有改变人才观,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教育。因此,找准学生的闪光点,树立他们以已之长克已之短的信心,是德育教育的好方法。告诉学生:“我这方面不行,我那方面行,找自已的优势和不足,扬长避短,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五、对学生的褒贬要适时、适度、适人地把握好比例。
对学生褒贬的比例假如把握适当,
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只表扬,不指出错误,学生会觉得老师在有意庇护,更有甚者认为老师好骗,没有敏锐的眼光,一个人私下自得;若只批评不表扬,则会大大挫伤学生的自信心,或者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师生之间的沟通,这一点我有亲身体会,2003级的一位女生叫胡利,是从外校转入的,行为习惯很差,我经常找她谈话,每一次都指出她哪些地方做得不好,几次谈话后,她的行为有所转变,有一天她又有做得不对的地方,我又找到她,并给她指出,她说:“老师,你不觉得我改多了吗?”她这一问,使我熟悉到:学生的行为需要及时的肯定。那么,怎样把握好这个褒贬的比例呢,数学上有一种比例——“黄金分割”。这种比例在生产和生活中给人们带来很多美感,在褒贬学生时,用这个比例,学生更轻易接受,因为这种褒与贬之比约为0.618的比例会让学生感到自已优点多于缺点,认为老师的评价是实事求是的。
五、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其实错误也是一种资源。
我们经常说:正面教材与反面教材。错误就是反面教材,老师就是这本教材的指导者,怎样引导学生用好这本教材?首先,老师要摆正心态,不要觉得学生犯错误很可怕,或者说犯错误的学生就一无是处,甚至多犯几次错误就不可救药。更不能产生歧视的心理;其次,要严厉对待,不能轻视。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挖掘、解剖、分析,把错误变成背景材料,在适当的时候展现给学生,让学生从中总结出教训,内化为学生的熟悉;再次,要找准时机,找到契入点,俗话说“欲速则不达”,有的时候需要乘火打铁,有的则需冷处理;另外还要选好方法,好的方法往往得到好的效果。
总之,青少年道德建设是中学德育工作的紧迫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应与时俱进,勇于探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