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小学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中心任务。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加强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为目标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宏伟大业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青少年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显得非凡重要。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开动脑筋,努力开拓新途径、新方法。本人在近几年的教学中,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大胆的尝试。下面我就如何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谈些看法。
一、充分熟悉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生活领域逐步实现由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轨。市场经济意味着对个人独立人格追求私利和平等自由权利的尊重,同时又需要人们遵循以平等、公平、老实守信等为主要原则的经济论理,必然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人生观、价值观产生重大影响。带来了许多新变化和矛盾冲突。学校也不另外,一方面,教育改革引进竞争机制后,引发了青少年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另一方面,由于青少年正处在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他们的思想和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判定是非真伪的能力不强。所以,市场经济的某些负效应也对他们产生不小的影响。比如,市场经济中获取最大利润的原则,诱使某些青少年学生产生拜金主义的思想,斤斤计较,只关心自己,不关心集体和他人,缺乏社会责任感、使命感,缺乏远大理想。又由于受社会高消费的影响,一部分学生越来越缺乏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助人为乐,老实谦恭等良好风尚不再被普遍推崇;相反,攀比风、人情风越刮越猛,违纪现象呈上升趋势。
根据新时代的要求,邓小平提出:“国家的长治久安,要害在于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接班人。”“其他方面出这个那个毛病不要紧,但是这问题不解决好,将来要出大问题,要犯大错误”。他还提出新时代的人才标准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倡导培养“四有”新人,为各类学校输送合格人才。我国还在根本大法中规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宗旨是在全体人民中普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这些都告诫我们在新形势下,要把学生的道德教育放在首位。因此,我们应充分熟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并在教学中不断改进方法,加大力度,适应新形势下的要求,确保培养出合格的建设人才。
二、抓住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不断充实新内容。
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基本理论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目前,学校进行这一教育的主要渠道是政治理论和思想教育课。而这一点正是当前学校教育键条上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是重智育,轻德育。一些学校只讲现实,讲利益,不讲长远,不讲理想。激励学生的法宝只是能否考第一,能否考上有名的中学,能否考上名牌大学。在如何充分调动青少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信念等方面,则存在着重智、轻德,“一手软”,“一手硬”的现象;二是重治理,轻方法。一些学校治理学生的基本支柱仍然是教师的严格治理,而非民主基础上的学生自律。只加强日常治理,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说服教育和引导工作,从而影响了青少年健康成长。三是重形式,轻效果。学校设有政教室,保卫室。可大多形同虚设,是虚化,泛化的东西。没有真正发挥它们的作用。再有,“班会、校会”等把多种文体活动、课外活动说成是丰富多彩,事实上尽管参与的人多,但活动过程中教育的目的过于显现,教育方式过于单调,往往是为活动而活动,不能发挥受教育者的自主意识,激发其自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