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奠定基础。建区三年来,全区中高考成绩连续三年都取得了好成绩,区一中荣获了市“高中教育教学模范学校”的称号。近年来,我们在巩固成绩的基础上,对教育工作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从去年开始,我们先后两次组织专人到**师大等院校,选择优秀大学生充实到教师队伍中去。可以说,我们在完善机制、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上作了不少文章,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中学生、小学生失学、辍学的现象比较突出,特别是一些中学生学习成绩好、进取心强,但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不得不离开校园。对此,我们感到十分痛心,我们不能熟视无睹,不能麻木不仁,不能听之任之,作为党员干部,我们应该肩负起帮扶贫困中学生上学的责任。通过我们干部的帮扶,使在校的贫困生解除顾虑,安心读书,使失学的贫困生返回课堂,完成学业。通过全区干部的帮扶,经过几年的努力,在我们***区逐步消除学生因贫困而上不起学的现象,在全区形成人人关心教育、人人重视教育、人人为教育发展作贡献的良好氛围,进而推动全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全民素质,为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四是进一步改进干部作风,提高干部素质的有效载体。从去年到今年,江总书记先后多次谈到党的作风建设,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重大意义,到改进干部的学风、思想作风、生活作风、工作作风等讲了很多。今年以来,区委一直也在强调要改进干部作风,提高干部素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倡导要大兴“四风”,提高四种能力,并相应地开展了一些活动。“三个代表”学教活动的目的之一是教育干部,提高素质。机关“三项”整顿的目的也是规范干部行为,强化干部素质。今天开展的扶助贫困中学生活动更有利于锻炼干部,提高干部素质。刚才正己同志代表扶助干部发言,讲的很好,很感人,我认为他代表了全体干部的水平。干部与贫困生结对子,干部深入贫困生家庭进行帮扶,便于了解贫困户的生活状况,便于关心群众的疾苦和冷暖,有利于陶治干部情操,有利于干部进一步改造“三观”,由此提高干部素质,加强全区干部队伍建设。
二、讲究方法,增强主动性
开展扶助贫困中学生活动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一是给点钱不见面;二是有完成任务的观点;三是关注孩子的学习等。开展扶助活动,要注意讲究方法,掌握要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见到成效。这里,我讲“四个结合”。
一是物质扶助与精神帮扶相结合。扶助活动要防止简单化。有的同志说:“我把钱给了学生就行了。”这样做也不是说不可以,但就简单化了,就失去了综合意义。有机会和这些孩子们多接触,有利于了解孩子们学习进度和状况,还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措施。扶助干部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帮助贫困中学生解决一些经济上的困难,如书抄费等,同时也要从精神上、思想上帮助贫困中学生。要抽时间深入贫困中学生家中和学校,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学习情况,与学生家长和学校共同做好贫困生的思想工作,使他们甩掉包袱,消除顾虑,增强信心,努力学习,真正在思想上、学习上取得明显进步。
二是眼前扶助与谋求发展相结合。扶助干部既要帮助解决贫困中学生的眼前困难,同时也要结合联村(居)包户活动,帮助贫困生家庭寻找发展的途径,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深入贫困学生家庭,了解造成贫困的真正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帮助贫困中学生家庭摆脱贫困。如可以为贫困中学生家庭提供致富信息,可以传授各种适用技术,可以帮助解决贫困中学生家长的就业问题,可以帮助贫困中学生家长更新观念、解放思想等。
三是干部帮扶与家长支持、学生努力相结合。干部帮扶是必要的,但这仅仅是外因,学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