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他从青少年时代就抱定了以科技强国的宿愿,将个人的事业与民族兴亡紧密相连,为此而终生奋斗,不惜个人的生命。
邓稼先于1950年夏天在美国取得博士学位后,完全可以留在那里并拥有良好的工作条件和优厚的待遇。但是,他毅然回来建设一穷二白的祖国。同年国庆节,在北京外事部门的招待会上,有人问他带什么回来?他说:“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关于原子核的知识”。
一次,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身为医学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弹,在邓稼先回北京时强拉他去检查。结果发现在他的小便中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被损。随后,邓稼先仍坚持回核试验基地。在步履艰难之时,他坚持要自己去装雷管,并首次以院长的权威向四周的人下命令:“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
1985年,邓稼先回到北京,医生强迫他住院并通知他已患有癌症。他倒在病床上面对自己妻子和国防部长张爱萍的安慰,平静地说:“我知道这一天会来的,但没想到它来得这样快。”
他平静地走了,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爱国精神。
2、坚韧执着的杨利伟
这位中国的“太空使者”,凭借自身超人的素质和勇气,成为太空的第一位中国访客,证实了人类第241次太空飞行属于中国,他就是杨利伟。
那一刻当我们仰望星空,或许会感觉到他注视地球的眼睛。他承载看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看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会被历史铭记。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练习中的坚韧执著,飞天时的从容镇静,成功后的理智平和。这也正
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精神,这精神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将成就我们民族更多、更美好的梦想。
太空飞行的21个小时里,面对如推动、冲击、噪声、失重、超重、、高真空、昼夜节律变化、剧烈的温度变化等恶劣的太空环境,杨利伟承受的超负荷心理、工作压力可想而知。这些环境因素会导致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骨胳与肌肉结构和功能变化、睡眼周期紊乱、航天运动病、情感郁郁等一系列生物医学和心理方面的问题。此外,杨利伟更需面对一旦发射失败可能失去生命的危险。但是,载负着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这位中国的首位“太空使者”,凭借自身超人的素质和勇气,最终出色地完成了神圣使命。
3.无私博爱的高耀洁
高耀洁已经是一位77岁的老人,在实现民间防治艾滋病之路上做出巨大贡献。她70岁开始做防治艾滋病工作,能做出什么呢?面对这样的疑问,高耀洁的回答是8个字“鞠躬尽瘁,死而后巳”。
这是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她以渊博的知识、理性的思考,驱散羞人的偏见和惧怕,以母亲的慈爱、无私的热情暖和着弱者的无助心灵。她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推动着人类防治艾滋病这项繁重的工程,把生命中所有的能量化为一缕缕的阳光,希望能照进艾滋病患者的心间,照亮他们的未来。
她走访了河南100多个村庄,见到1000多个艾滋病患者。她把自己的全部收入都用在了艾治病的防治上,家里仅有的一台电脑还是别人捐赠的。她将主要精力放在对艾滋病遗孤的救助方面,至今已花资8万多元,无偿资助了164名艾滋病孤儿。
面对艾滋病孤儿一双双无助的眼睛,本已弱不禁风、应该颐养天年的高耀洁爆发出了巨大的生命能量。
“从现在再过55天,就是8年,我介入艾滋病已经8年,在这8年的岁月中间,酸辣苦甜不敢想,很多事情让人不敢想。”她是母亲、医生、艾滋病人心头的阳光,她还要继续宣传、写书,并抓紧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