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辱八耻”辅导
一、“八荣八耻”产生的过程
2009年3月4日,在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携政治局常委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吴官正、李长春、罗干分别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并参加分组讨论,听取委员们的意见和建议。
胡锦涛同志在民盟、民进联组会上,亲切看望各位委员,并参加了他们的讨论。胡锦涛同志在听取了厉以宁、贺旻、柏均和、严隽琪等委员的发言后,胡锦涛指出,实现“十一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必须广泛深入动员人民群众,坚定不移依靠人民群众,真心诚意造福人民群众,把人民群众的历史主动精神充分发挥出来。胡锦涛强调,要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文化启迪思想、陶冶情操、传授知识、鼓舞人心的积极作用,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胡锦涛说,社会风气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也是经济社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这是“八荣八耻”的第一次亮相。
随后党中央和国务院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出了学习胡总书记关于“八荣八耻”重要论述的倡议,2009年6月13日,县委以谷发[2009]5号文件下发了《关于在全县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教育活动的通知》,可以说,我们某某局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及早进行了安排部署,以开展“三学三促”活动,科学地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二、“八荣八耻”产生的时代背景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八荣八耻”的论述,并不是在政协会上即兴发挥的,也不是随口便答,而是经过深思熟虑,长期考虑的结果。我们国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推进,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随着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地不断提高,资本主义腐朽生活方式,不良的生活习惯,甚至采取一些非法的手段,破坏我国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比如利用×××问题、人权问题、中国军力问题等待,一方面分裂中国,一方面树立“中国威胁论”,给中国的和平崛起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正如如此,以胡锦涛总书记为主的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三管齐下”、教育国民的方针,力求最大限度地维护我国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尽早实现和平崛起的目标,彻底粉碎西方阴谋。
一是以纪律约束全党,开展了“学党章,用党章”活动。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体会议上讲到要以邓小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