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演讲致辞 >> 八荣八耻演讲 >> 正文
践行八荣八耻全校广播大会发言稿

高度凝练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特点,又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对全社会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是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生动体现。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概括,精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在本质上与我们中学生所接受的德育教育的目标、内容和要求是相统一的。
    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当前加强青少年自身思想道德建设的迫切要求
    我认为加强我们当代中学生自身思想道德建设是十分必要的。这必须从细节做起,处处都要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衡量所说的每一句话,所做的每一件事。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反思一下,是不是所有的言行都符合一个社会主义公民的道德规范?是否存在着好逸恶劳,追逐奢华和物质享受,贪图名利,甚至是羡慕腐败等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现象?每当我们看到身边的同学挥霍浪费,不求上进时,我们应该想问问他们问问自己,父母辛苦的工作是为了谁?父母那过早出现的白发又是为了谁?“八荣八耻”给了我们一种荣辱分明的信仰,告诉我们何为荣,何为耻;知荣则必为之,知辱则切不可为。“八荣八耻”都是身边能做的事情,它不仅是我们基本的行为、道德准则,也是我们自身心灵的准则。
    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我们成长为什么样的人,这关系着祖国的兴旺,民族的前途。在这个学知识,长身体的黄金时期,用人类优秀的、先进的、科学的文化知识成果教育我们青少年,武装我们青少年的头脑,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帮助我们青少年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形成正确的、牢固的人生价值取向。所以我们很有必要铭记胡锦涛总书记的“八荣八耻”。它特别强调了两点,一是强调社会风气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价值导向的鲜明体现,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既是经济社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更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二是强调特别要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当代中学生必须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规范思想行为,加强道德修养,培养高尚情操  
    我们作为当代中学生,更要切实地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任务,落实到学习、生活中去,踏踏实实干好每一件事情。深入理解和把握“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特别是在我们学生干部中,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我们的思想行动指南,做到学在前面、做在前面,做“八荣八耻”的积极实践者,用自己的模范言行和人格力量首先做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以实际行动为同学们作出表率。同时,要引导同学在学习、生活中,按照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规范社会道德生活,形成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
    “八荣八耻”为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指明了方向。我们应该以“八荣八耻”为标杆,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每一粒粮食……诸如此类看起来都很不起眼的小事情,但是它关乎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反映出我们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到底树立得如何,因为艰苦奋斗不仅仅是勤俭节约,它是一个民族的意志和品质。因此,我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热爱祖国,要以唱响国歌表达真情。
    热爱劳动,以爱护环境为自己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电业系统学习八荣八耻座谈会发言
       开展八荣八耻教育动员会讲话
       八荣八耻演讲稿
       院护士八荣八耻演讲征文
       学生八荣八耻演讲稿
       200年八荣八耻演讲稿
       演讲比赛八荣八耻演讲备稿
       解放思想实践八荣八耻汇报总结
       银行八荣八耻荣辱观发言
       中学生八荣八耻荣辱观发言稿
     
    加强全民创业交流材料
    农机局主任就职演讲
    质监局党建教育计划
    完善服务群众方案
    母亲节作文母亲节遗憾
    企业下年规划
    银行计划财务科竞争上岗演讲稿
    学习新党章党课辅导讲稿
    略论政务公开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母亲节演讲稿我的母亲
    倡导八荣八耻党课材料
    医院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发言材
    践行党员先进性要求办好满足
    学习践行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
    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学校
    党校系统学习八荣八辱心得体
    路政治理者八荣八耻学习心得
    以八荣八耻为标准搞好会计职
    八荣八耻主题教育活动方案
    用八荣八耻重要论述引领党风
    八荣八耻演讲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