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演讲:爱在心间,生命之树长青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好!
很兴奋站在这里,和大家共同分享生命之中感动人心的故事,来熟悉一个个鲜活灵动,品德高尚的人。九月在不经意中静静的来临,空气中自然少了一份酷热而多了一份凉爽,路经街道两旁的鲜花店,一股清醇而质朴的香味飘逸在周遭的空气里——这是康乃馨的味道,我想今天它只属于一个人——一个与命运坚强抗争,一个用满腔热情去点燃孩子们的希望,用诚挚的爱去暖和每一个孩子内心的人。她,就是我们学校的教师李宁。
李宁老师在一岁半时患小儿麻痹症,右腿残疾,先后做过七次手术。但她并没向命运低头。她说:“人是靠精神活着的,任何时候都不能对生活失去信心。”不屈的心和强烈的渴望,激励她勇敢地站立起来,向生活和命运挑战。她参加过两次高考,成绩总分都高出录取线50多分,但,皆因体检不达标未被录取。1978年她回到母校代课,1985年,通过高考,进入南充师院中文系,成为了一名正式教师。就这样,她走上了三尺讲台,这一站就是二十多个春秋。她的青春与梦想、她的向往和追求都伴随着粉笔的粉尘,飞舞在这三尺讲台上。
成为教师的她深知,要想在事业上、学习上有所成就,就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劳动,比别人流更多的汗水。
1999年,她响应游仙区教委号召,在第一批次与四位同事一起来到游仙区东宣乡中学支教。或许是自己经历过太多的磨难,李老师十分关注生活困难的学生。在支教的这段时间里,每次回家她都要组织同事,发动同学、邻居为乡村的孩子捐衣捐物,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为这些孩子募捐衣服300多套,看到孩子们穿着暖和的衣服,开心的在校园里学习嬉戏,李宁老师总会露出幸福的笑脸,那是一种从心底流露出的爱的笑脸。一次,李宁老师上晚自习,下课后发现自己身上被蚊虫叮咬了很多小包,细细一数,居然有27个之多,这样一件小事,或许我们就一笑而过了,但我们的李宁老师却把它放在了心上。返城后,她和老公一起来到市场,买了很多的蚊香,然后带到了支教的学校。在每个班都放置上这份爱的关怀。学校组织秋游时,李宁老师自费买上胶卷,带着相机,用她布满爱的眼睛,捕捉着乡村孩子的幸福和快乐,和他们一起体会生命的律动,然后免费把照片留给了这些平时很少照相的孩子们。当班上的孩子生病了,李老师总会拿出自己带来的常备药,给孩子服用;孩子在参加考试的间隙,李老师总会给他们预备好缓解压力,补充体力的茶水。乡村的人民是质朴的,但也是最真诚的,孩子和家长们从李老师的点滴付出都是爱,事事处处总关情的行为中,受到到了感染,体验到了感动。他们没有什么可回报,只有把刚摘下的水果,专心守护的大米,自己都舍不得吃的鸡蛋,早早的送到他们尊敬的李老师的寝室门口,只有在下雨路滑的时候,来到李老师的寝室,撑开一把把爱心的小雨伞,搀扶残疾的李老师到教室上课。只有路遇老师时,送上亲切的问候,深情的鞠躬。她的学生刘钥,在2002.7.30日的《绵阳日报》小记者习作上这样写到:“李老师讲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很吸引人。语文课经她的讲解变得那么生动、有趣,我们似乎被领进了一个神奇的世界,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知识就好似一股清泉,从她那整洁的板书中流出来,从那生动的讲解中流出来,流进我们渴望知识的心田。我最佩服李老师的一点,是她教学方法灵活,花样非凡多。为了提高我们的作文能力,她想了很多办法:写春天,她会把桃花、柳枝、迎春花带进课堂;写水果,她会提一袋草莓,连同草莓秧,草莓花走进教师;我们写小动物,她会抱着一只可爱的花猫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最想写活动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