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基础上,着重强调:激扬生命、播撒阳光雨露;分享欢乐、传播幸福;开发潜能、增强心理免疫力;学会应对、提高生活学习效能;扬长避短、发挥多元智能优势;预防和发展为主,修复为辅;全员参与、突出自主发展团体训练为主兼顾个别咨询;情景体验、活动参与兼顾认知传授。超级秘书网
5.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提倡全方位、全过程、全面渗透、全员参与的途径,形成以学校分管领导为统领,以专业心理教师为核心,以班主任为骨干,以学科教师为生力军,以家长为后援,以正向校园文化、社会环境和媒体宣传为积极氛围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立体网络。在具体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上,更加强调情景性、参与性、互动性和体验性,比如:多元智能途径、心理情景剧、心理活动课和心理拓展训练等都被证明是学生喜闻乐见又富有成效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6.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与评价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除了表现为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所追求的心理问题的消解,心理障碍的减少以外,更看重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个人层面上的积极人格特质包括:乐观、爱、职业能力、勇气、交往技能、美感、宽恕、创造性、天赋和智慧等;群体层面的积极组织系统包括如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以促使个体发挥其人性中的积极品质,如责任感、利他、文明、忍耐和职业伦理等。
第二,主观层面的积极情绪体验。如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沉浸体验、自尊自信、乐观希望,等等。
第三,心理问题的积极预防。单纯地关注个体身上的弱点与缺陷不能产生有效的预防效果,应该通过发掘其自身的力量来有效地预防心理疾病。人性层面的积极力量和美德,如勇气、乐观、爱、交往技能、职业道德、信仰、希望、忠诚、坚韧等,这些积极心理品质对心理疾患起着不可忽视的预防、调节和缓冲作用。
第四,临床心理学模式的转变。未来的心理治疗不仅仅是修复创伤,将会更加提升人们所具有的美德和力量。用一种更加开放、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和理解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最核心的评价是对积极心理品质的评价,把评价当做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手段,因而对形成性评价情有独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经常的形成性评价,可以经常监控、调整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也可以使学生不断得到反馈和强化,自觉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