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毒药物。
5、继发性肾脏病:
高血压病的肾损害
糖尿病肾病(糖肾)
狼疮性肾炎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乙肝肾)
高血压在肾内科也是很常见并且很顽固的——难治性高血压(一般降压药都是3联到5联,并且用到极量)。神内科把高血压分为良性高血压和恶性高血压。
良性高血压:就是一般的最常见的原发性高血压,血压未控制好,经5-10年发生良性肾小动脉硬化(入球小动脉玻璃样变),导致动脉管腔狭窄,肾实质血供减少,继发缺血性肾实质损害。因为肾小管对缺血更敏感,所以临床首先出现肾小管浓缩功能障碍(夜尿、低比重尿)。
恶性高血压=高血压急症
肾内科的恶性高血压和心内科的高血压急症是等同的,因为它们的概念是一样的:舒张压大于或等于130mmhg;出现靶器官的损害(心、脑、肾、眼底改变)。
另外,心内科的高血压次急症是指:仅舒张压大于或等于130mmhg而无明显靶器官损害。
在肾内科强调恶性,是因为舒张压如此高,肾脏损害突出,会发生恶性肾小动脉硬化——病理改变:肾小动脉呈纤维素样坏死,成同心圆排列,血管切面呈洋葱皮样外观。肾功能进行性恶化,数周至数月出现少尿,进入终末期肾脏病(肾衰竭、尿毒症)。
糖尿病肾病分五期:
ⅰ期:糖尿病初期(肾小球高滤过,gfr增高——渗透性利尿,尿比重是增大的);
ⅱ期:肾小球开始出现结构性(器质性)损害,出现运动性(应激性)蛋白尿;
ⅲ期:早期肾病(dn),出现持续性尿白蛋白升高(高选择性蛋白尿);
ⅳ期:临床肾病期——进行性增加的临床非选择性蛋白尿,gfr下降,出现肾小球硬化;
ⅴ期:尿毒症期——多数肾单位闭锁,血肌酐升高,高血钾,稀释性低钠。
糖肾早期是由于血流动力学异常——肾小球高灌注(gfr升高、肾血浆流量过高,肾小球负荷过重)——有点像慢性肾衰竭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
糖尿病肾病的病人做肾穿的价值是不大的,一般都不建议做肾穿,风险比较大,而且肾穿结果对于治疗上没什么帮助——还是控制好血糖。
降糖药中磺脲类(促泌剂)对肾功能损害较小,或者说肾功能不好的病人首选:糖适平(格列喹酮),因为这个药80%经肝脏代谢,经胆汁排泄;相反对于肝功能不好的病人(消化科),则首选:瑞易宁(格列吡嗪:80%经肾排泄);那么,对于不清楚肝肾功能哪个不好的时候,为保险起见,首选亚莫利(格列美脲),因为这个药在肝肾是四六开的。可见临床的知识是很细微的,只有在临床才能切身体会——在学药理学时哪里会考虑这些呢!
sle:
单纯性——单用gc;
有靶器官损害:gc+免疫抑制剂。
sle有肾损害ⅰ型:系膜轻微病变型狼疮性肾炎。
狼疮性肾炎分六型:
ⅰ型:轻微病变型
ⅱ型:系膜增生性
ⅲ型:局灶性a(活动性病变:局灶增生性)、c(慢性不活动性:局灶硬化性)
ⅳ型:弥漫性节段性/球性;增殖性/硬化性
ⅴ型:膜性基底膜增厚,肾小球上皮侧免疫复合物沉积
ⅵ型:终末期硬化性狼疮性肾炎90%以上肾小球球性硬化,无活动性病变。
一般ⅰ型和ⅱ型单用gc;ⅳ型和ⅴ型要gc+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