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肾内科是学到、见识到很多东西的。感觉心情是由坏慢慢变好的——
肾内科:主任、主任医师、主治医师(教秘)、(研三)、医师(后两个是我带教)。
在肾内科两周,都没见到史主任,这位大内科主任真是难睹真颜啊!胡师兄研三要准备毕业答辩,带我一个星期,就把我丢下了——教了我一个知识:肾综。然后是潘医师带我,是搞血透的。省医的血透中心在广东省是最大的,在全国也是前三。难怪史大主任会坐到省医的大内科主任。
在神内科,第一个星期二,称为肾穿日,是我值班。意味着:我要监测下午8个肾穿病人的血压:前三个小时半小时一次,后三个小时一小时一次,一共9次。也就是说,那一天,--,我从下午14:30——21:00,在科室里不停地测血压,六个半小时内测了72个血压,记录在表格上,看有没有太高或太低,或波动太大。有一个老伯的血压飚到180/110mmhg,给了降压处理。
值班这一天的血糖也是要值班实习医师测的。肾内科的病人肾病合并糖尿病(或糖尿病肾病的病人)很多,每天要测十几个病人,并且都是qid。第一个星期二晚餐前的那次是艳霞帮忙测的——两个同学在同一个科实习很多事都可以照应啊。
肾内科的验单:肌肉——肌酐,蛋白质——含氮部分——尿素——尿素氮(非蛋白氮);核酸——嘌呤——尿酸(在肝脏中生成,经肾小球滤过后,98%经肾小管重吸收回血液,服用碳酸氢钠碱化尿液后,尿酸解离增加,经尿排出增多——降尿酸。尿酸高会导致痛风。各种肉类的炖汤都是高嘌呤饮食,会导致高尿酸血症;豆腐也会加重痛风!)
1、关于血肌酐cr和血尿素氮bun的临床意义——都是评估肾脏功能的,更确切的说是评估肾小球的滤过功能的!
人体在不剧烈运动、饮食也不特别荤的情况下,血肌酐的生成是比较稳定的(恒速生成),血肌酐经肾小球滤过后,肾小管基本不重吸收也不分泌肌酐——当肌酐在血中蓄积,血肌酐升高,意味着肾小球滤过肌酐的能力下降——所以,血肌酐的浓度能够很准确的反映肾小球的滤过功能gfr。
而血尿素氮有30-40&经肾小管重吸收,所以只能粗略地反映gfr。
2、肾小球——滤过功能(肾小球率过滤gfr);
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尿液的浓缩功能。尿液的浓缩功能比稀释功能更重要!当尿液的浓缩功能下降时,就会出现尿频,夜尿,低比重尿。尿比重参考范围是1.015-1.025,晨尿的比重一般大于1.020。当尿常规发现尿比重降低时,如果又有上述症状,就意味着肾脏的浓缩功能降低,从组织学水平上讲,就是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下降——这是肾小管疾病的表现。
3、滤过膜的三层结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窗孔(阻止血细胞滤过);基底膜gbm(带有大量负电荷);足突裂孔膜(最后一道关口)。
选择性蛋白尿——电荷屏障破坏——白蛋白(中分子,带负电荷,滤过膜的负电荷消失,导致白蛋白大量漏出)——是肾病综合征的一个典型表现!
非选择性蛋白尿——肾小球毛细血管球严重损害,包括大分子蛋白(如免疫球蛋白ig,补体蛋白c3)在内的各种大、中、小分子蛋白均漏出。
4、fsgs: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这是七版教材中的名称,隶属于肾综。临床上一般简称为:据早节段硬化性肾病),肾穿时取材要多一点,太少,阴性率很高的。
fsgs的病理改变:肾小球萎缩,肾间质纤维化,足突广泛融合,与gbm分离。
治疗一般是g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