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一直认为辅导员的工作就像大妈,主要的精力都投放在日常的学生管理,无论大小,无论早晚,学生有事就来找你,感觉做这些很难为自己,因为别人都认为自己是块没发光的金子,所以经常想干点大事,自己心里也一直有着梦想,总有一天把自己的深层次潜能发挥出来!经过这次培训后,我系统的认识了辅导员的作用、职责,各级部门其实非常重视辅导员的工作,早在建国后1956年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就提出相关的高校辅导员建设的初步意见,直到80年代中期,提出了著名的16条、24条文件后,辅导员工作正式走向系统化、专业化建设,1:200的配比,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评职称的双重认证标准等,对于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了支持。辅导员队伍出能人,具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杨克欣介绍,胡总书记当年在清华大学当过两年的辅导员,还有几任教育部部长等都是辅导员出身,来年出席开班仪式的天津教委书记于幼军同志也是辅导员出身,呵呵,这点我也是刚知道,辅导员很锻炼人!
关于辅导员的理论就不多说,关键想说说培训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第一点:关于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
辅导员的首要工作就是要做好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生观、世界观与自己发展的关系,这点尤为重要。
第二点:大学生的心理辅导要有热心、恒心、爱心、同情心,同时要注意做好保密工作,多倾听,少抱怨
大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在现阶段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南开大学心理学教授袁辛老师以实际生动的案例给我们讲述了三个小时不间断的课程,我饶有兴致的听完,而且深受体会,在讲到贫困生心理障碍时,袁老师很动情,我看到了她眼泪在打滚,这是某市某理工科大学的例子,有一边远山区贫困的女生在校三年依靠捡别人吃剩的东西上学,她不善表达,也不愿意别人知道她捡别人东西吃,每次都是偷偷摸摸捡着吃,最后学校发现了这个女生,给予了最后一年的生活补助。我从这个例子中反思我的学生是怎么做的,如果我遇到这样的学生,我怎么进入他的内心,怎么给与他帮助?还有一个例子,某大学新生以非常优异的成绩进入学校,刚入学在与老师的交谈中就道出从小就有轻声的念头,刚离开家,觉得特别孤独,现在这种想法特别强烈,某日下午,袁老师接到该女生电话,说了一句:“如果她死了,她爸爸妈妈会不会难过?”通常情况下我们会怎么去做?袁老师当时觉得事情非常严重,她就询问了这名学生现在在哪里?旁边有没有人?等十几分钟她就从外面赶回去。当时那名女生回答:她在宿舍楼,在六楼,旁边没有其他人。在通知了辅导员和其他主管老师后,袁老师放下手中的工作匆忙赶了过去……这名学生性格其实很开朗,特家庭也非常美满,父亲是一所中学校长,跟女儿也非常谈得来,但是他从来也不知道女儿一直有轻生的念头,袁老师在与该女生父亲交流的时候,她父亲非常不能理解,在与女儿的沟通下,父亲知道事态的严重性,然后从外地赶过来陪了女儿半个多月,并进行了心理治疗,现在情况已转好!讲到这我就有点启发,当我面对这种情况时,我该怎么做?
第三点:大学生的网络舆情管理
大家还记得去年“我爸是李刚”的案例吗?当时事件发生的当晚,河北大学、河北教育厅、河北省政府已经在向国家教育部、宣传部写了数份报告,请求利用网络监管控制事件的传播,但是没有想到短短2、3天时间让时间传到全世界。事件的传播源头从哪来?当事学校、当事学生!如果校方当时能有效处理这件事,就不会发生后来的全世界传播!事后得知,为了处理好这件事,河北省政府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动用了方方面面的关系,通过正面引导和网络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