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了中国名师大会的学习与培训,前几天。收获颇多,感悟颇深。现总结和回报如下。
一、对抓素质教育的新认识。
由过去学生有没有学上的问题发展到要上好学的问题;不仅重视课堂教学,当前素质教育进入了新阶段。也要重视课外活动,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继续抓硬件的同时,要抓好软件,软件更重要,要提高软实力。要高质量、高标准抓好素质教育、均衡教育。
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尤为重要。好的教师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1教师队伍的建设。更重要的提高其综合素质,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要成为自来水和长流水,更重要的要教会学生自己找水。教学中,要处理好“圈养”与“散养”关系,圈养为主,散养为辅即课内打基础,课外适当拓展。文化知识寄希望于课堂,素质寄希望于活动,学习时间与学习时间并非成正比。对于知识的传授,平庸的老师在叙述,较好的老师在讲解,优秀的老师在示范,伟大的老师在启发。因此,每一个老师要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让每一个学生都发挥自己的潜能。
加强修养,2刻苦学习。提高育人的本领。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要教在今天,想到明天,要增加自身的魅力和吸引力,要提高师德魅力、知识魅力和语言魅力。要学会欣赏学生,不仅要欣赏学生的优点,也要欣赏可爱的缺点。要身教重于言教,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加强管理。要全员家访,3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制定条例。要多次多种形式的家访。班主任要有六种能力,创建班级集体的能力,组织好班级活动的能力,个别思想工作的能力,为家庭教育指导的能力,要有学习提高的能力,要有创新的能力。班主任要有“五镜”意识。一是望远镜,要面向学生的长远发展。
要多发现学生的优点、长处,二是放大镜。进步变化。三是显微镜,细致分析学生的缺点。四是平面镜,对学生要全面,客观、公平。五是三棱镜,认真学习,精雕细琢。
二、对校本研修与教师专业发展的认识。
学校应成为教学研究的基地,1学校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修制度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伟大创举。每一位教师都是教学研究者教研主体是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新课程实施的关键环节是教师和教师的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重点不在于学习专业知识,而在于提高专业能力。要把握好两类知识“学”与“习”关系,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明确知识”和“缄默知识”构成了知识“冰山”上下层,分别由“学”与“习”获得。教师专业成长最有效的途径是反思实践
学校中,2校本研究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其内容包括校本课程开发、校本教学研究、校本管理研究和校本培训研究等方面。校本研究根本改变的教师的专业态度,要以课例研究为载体,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推动教师的校本研修,要在听中学,做中学,把听懂的东西做出来(行为跟进)即要行动,把做好的东西说出来(隐性知识显性化)即要反思。
三、对德育工作的认识
德育是教育之本。什么是德育?就是育德。
没有合格与不合格之说。好公民有四个标准,1德育工作的基点是培养好公民。公民有好与坏之分。爱国的守法的遵守社会公德的文明礼貌的
助人为乐(最高境界)乐于助人(较高境界)应该助人(基本境界)不妨碍别人(底线或基础)损人利己(无德)学雷锋,2抓基础。人的道德境界一般可分为五个层次。助人为乐,无私奉献这是最高境界,能够达到如此境界的人不是很多。因此,德育要从基础抓起,遵循的最低道德规范。
小处着手,3要从大处着眼。从我做起,从点滴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