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包括失败的教训,学习本身是一项社会活动,一地的经验成果一经交流便成了众地的先进经验,一人的好经验、好做法一经交流也便成了众人的好经验、好做法。在学习过程中,突出自主学习这个重点的同时,还要求各参与个体抱有主人翁的责任感去努力探索、积极调研,在实践中积累丰富的社会经验,以增加群体共同的经验容量,进而在推广中升华原有价值。
二、丰富学习载体,以“案”引学、以“竞”促学、以“检”督学。
1.以“案”引学,增强鲜活性。近年来,随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不断深入,各地产生一大批先进典型,积累了大量符合实际、富有可操作性的经验做法,如山东莒南县开办“双月学大课堂”、广西“四位一体”促学机制、普定县“菜单”选学模式以及秭归理论学习在线课堂,这些都是充分考虑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的相关学习办法。在学习内容方面,可引时下比较成功的典型点或示范建设点进行学习交流,如的“四议两公开”模式,既是对村级民主自治机制的制度创新,也是对现行基层管理模式实践层面上的创新,这种工作法把党的领导与村民自治、党内基层民主与农民主人翁地位融为一体,得到了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广泛拥护。2011年11月10日,中组部、中央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民政部、农业部在郑州召开党领导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工作经验交流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讲话中说,要抓住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机遇,总结推广“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等经验,完善和发展党领导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2.以“竞”促学,增强主动性。通过开展主题演讲、节庆日系列活动、轮流主讲、调研评比等形式,调动参学人员的积极性,我们知道,坐井观天只会将可知的瓶颈压缩得越来越小,而引入“鲶鱼机制”往往能够对一定环境中的主体起到有效的负激励作用,进而增加该环境中的整体可知率和效果。在群体学习过程中,没有一定的竞争机制,学习便会相对被动,缺乏创新思维。要实现较好的竞学效果,就要根据自身党建实际情况,选择一到两个切实可行的方式融入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及时发现典型、表彰先进、推广经验。如河南省采用“双创双争”的方式,建立完善学习制度和考核制度,认真组织好集体学习、专题调研、形势政策教育等学习教育活动,运用学习讲坛、读书会、知识竞赛、技能比赛、参观考察等党员干部喜闻乐见的形式,提高了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的覆盖面和参与度。
3.以“检”督学,增强目的性。“读书成就思想型干部”,学习成就学习型政党,然“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没有目的性犹如航行在大海的孤帆没有了航标和掌舵。开展学习活动并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活动而参与,而是通过这种形式来推进学习型政党的建设,以更灵活的方式来搞好党建工作。在运用“检”这种手段的同时, 还要注意检的度,并不是“检”得越多就越好,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实施“检”的过程本身也消耗了一定的社会资源。一旦“检”的过于频繁,应付心理也随之产生了,真正投入到学习创建中的精力相对减少,效果也相对降低。此外,检查的内容也是一个必须考虑的问题,是检查学习效果的硬件还是学习过程的软件,或偏重于哪个?笔者认为,检验学习效果通过软件来得直接,但考察学习后硬件的完善更切合“检”的目的性,毕竟学习效果最终还得经过实际成果来体现。
三、突出学习效果,形成学习习惯、形成学习风气、形成学习大局。
1.努力将学习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习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