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行为规范的一个落脚点。学校可从抓学生放学路队为抓手,建立学校“交通安全服务队”,由学生自己治理自己,自己约束自己。交通安全服务队在放学前6分钟在小队长的带领下,胸佩标志,手执小旗,到各个岗位指挥各班路队,确保行走安全。当路牌面对学生时,就暗示学生队伍整洁,安静守纪,路牌面向岗位上的交通安全服务队人员时,表示路队预备出发,请求发出通行信号。由此,学生队伍井然有序,整个校园安然无噪,达到了自我规范、自我练习、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目的。3、“三块联动”的“交响乐章”完美的教育应由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共同构建,在联动的作用下,才能提高学校教育的整体效益,学校交通安全教育也不例外。在交通安全教育活动中,我们要坚持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建立“三结合”教育网络,同步联动,形成合力。学校、家庭、社会三者联动,可使学校的交通安全教育开展更有成效。(1)学校设立交通安全教育领导机构,形成治理网络.为了保证学校交通安全教育正常有序进行,学校应建立校交通安全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长、书记任组长,行政人员和年级组长等成员组成,形成了校长室、教导处、总务处、少先队大队部、年级组、学科组等不同层面的治理网络,使学校交通安全教育在纵向和横向形成合力。(2)建立一支学校交通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学校可聘请班主任、交通民警担任学校交通安全教育辅导员,定期为学生讲授交通安全常识,以提高学生遵守交通法规的自觉性,规范学生的交通行为,并形成制度。另外,通过教师形象渗透交通安全行为。“其身正,不令而行”、“亲其师,信其道”、“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举止言行,神态气质甚至习性,无不作为信息传导于学生的脑海,给学生留下深深的烙印。学校在规范教师的行为、树立教师良好形象的同时,渗透交通安全的意识,规定教师在校内做到:1、教师进出校门,必须下车推行;2、按指定地点停放车辆;3、平时行走、上下楼梯靠右走等。教师严于律已,率先垂范,有利于学生模拟、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形成良好行为习惯。(3)自编教材,使交通安全知识系统化。学校可根据低、中、高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有侧重地选择交通安全教育内容,编写交通安全教育教材,将其纳入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教学之中。如:可选择“学会走路”作为低年级交通安全教育的主要强化内容;“马路上指挥员”、“安全过马路”作为中年级交通安全教育主要强化内容;“注重避让转弯车辆”、“骑自行车要遵守交通规则”作为高年级交通安全重点强化的内容。(4)引领家长开展交通安全教育。“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不言而喻,家庭与学校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为着共同的育人目标,承担着共同的教育责任,家庭教育是“终生教育”的组成部分,具有学校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内容,具有家庭教育无法企及的功能。两者间,既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又可相反相克,互为掣肘。因此,如何促进家庭与学校融合,协同作战,统一步调,共同育人,共同面对纷繁复杂的
城市交通维护孩子的安全,确保家庭的幸福?必须下力关注正视。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如同并肩出征的战友,在“教育”的旗帜下互相了解、沟通、支持、共同作战。学校通过专题讲座、汇报课、座谈会等形式,充实法规知识,提高熟悉;另外,根据社会上发生的交通事故,向家长及时宣讲交通法规和学校的要求,提醒家长为了孩子不仅自己须遵守交通法规,还要督促孩子注重安全。家长也根据学校要求,主动不进校门接送孩子,接送车辆和人员都在规定的黄线以外,保证学生队伍畅通无阻。除此之外,家长以主人翁的态度,经常向学校提建议,共同搞好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