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出去转转害怕人多拥挤;自驾旅游,又担心那么多刚刚取得“马路杀手”资格者乱冲乱撞;好吃多睡,又很不科学也颇不健康;吹拉弹唱,是不可能一连疯上一周的;打牌下棋,未必有合适的对手,还容易使身体骨骼变型。
古人云:“静坐读书各得半日,清风明月不用一钱”。我的国庆长假的建议是:运动、静坐、读书三结合。
运动,不用我谈,几乎人人都理解;静坐,会有很多人听不懂,也很难掌握要领。那就谈谈读书罢。
在美国有句话很流行,“you are what you read(你读什么,就决定你是什么样的人)”。其实,也可以跟一句话,“国家多少人读书,就决定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
我们从美国大片里,往往更多看到的是美国人会玩乐,其实美国人的业余时间最喜欢3项活动:除了与家人和孩子玩、看电视,高居榜首的是读书,占35%。奠定了美国这个国家及其文化的突出人物华盛顿,他那个年代的书房就排列着884卷藏书。今日的美国,洛杉矶每年都举办图书节,每次都吸引约15万人参加。今年的图书节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举行,嘉宾有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莱特女士,还有数位参议员、十几位前普利策奖得主,有380名作家参与了图书节期间举行的96场演讲会和讨论会,还有400家出版社的图书在此期间展销。作为头号工业大国的美国,仅工商业管理期刊就有上百种,管理图书3万多种,每年还会新增3500种左右。
俄罗斯民族爱读书是出了名的。前苏联在1991年8月19日发生了一件后来全球共知的影响世界的大事件,就在数十辆坦克驶进红场的那一天,国际图联第62届大会在莫斯科开幕,主持会议的女馆长介绍苏联文化部部长出场时说:作为东道主,今天的开幕式国家高层领导人应该出席,因为发生了意外,只好向大家表示歉意,但书籍是永恒的。莫斯科现有图书馆400多个,1.4亿俄罗斯人私人藏书就有200亿册,每个家庭平均藏书近300册。
犹太人爱读书更是全球共知。这个“宁可变卖所有的东西,也要把女儿嫁给学者”的民族,当小孩稍微懂事的时候,母亲便会翻开一本《圣经》,在上面滴上一滴蜂蜜,然后叫孩子去吻、去舔。这是一个普及了的关于犹太人读书的传说,但我相信它是真实的,甚至相信它已经成为一种指导孩子热爱书籍的仪式。难怪“假如父亲与教师两人同时坐牢而又只能保释一个出来的话,做孩子的应先保释教师”的格言只能出自于犹太人,难怪美国屈指可数的亿万富翁占一半席位的是犹太人,难怪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等一大批令世人瞩目的天才都是犹太人。如今,不到600万人口的以色列,持有借书证的国民就有100多万。以色列是人均拥有的图书馆、出版社数量最多的国家。在这个的国家,尽管报纸每份售价最高可达6美元,但全国的报刊却多达890种;虽然订一份报纸可能每月需要100多美元,但发行量最大的英文版《耶路撒冷邮报》却惊人地突破了100万份。以色列似乎到处都是藏书丰富的图书馆,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完全是常态。阅览室里,总是座无虚席,去晚了就就很难找到位子。
冰岛,很多中国人根本就不知道,它是一个只有24万人口的小国家,比我们大多数地级市都小得多。但就是这样不起眼的小国家,平均每个人一个月都要买1-2本书,为世界之最。尤其每年的12月,在这个岛国都会出现买书的高潮,圣诞节前夕书店的生意最好,这已经成为冰岛的一种惯例。
在日本,一个月读书10本以上的人占3%,3本占11%,2本占16%;每天读书不少于1个小时的占14%,读书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