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心得体会 >> 读书心得体会 >> 正文
读中原突破的个人感想2则

,但也就是从那一刻开始,邮政开始书写新的历史、新的篇章。

见证或许比书籍的描述更为深刻,作为一名邮政子女。如今的已经成长为一名大学应届毕业生,能够与河南邮政结缘,更感荣幸。河南邮政十二年的风雨历程,让我看到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的日益强大和事业的蒸蒸日上,更是一个集体多年心血和智慧的凝聚,一个集体不断拼搏和奉献的结果,一个集体成就梦想和希望的寄托。

迎难而上,中原突破》以现实的案例和独特的邮政人物向我阐述了河南邮政独立化经营以来面对种种困难。以改革谋出路,以创新谋发展的成长历程。不断地在发展中获取经验,以经验指导实践,逐步形成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特殊道路,成为河南企业发展的一面旗帜,发展经验值得社会的推广,也更值得我从中学习,深化认识,为以后的工作积累宝贵的经验。

懂得把握时机,成就事业需要一双慧眼。眼光独到人才是事业成功的保障。河南邮政分营初期,邮政信用的缺失导致企业处于转折的艰难时期,管理跟不上,邮政储蓄额锐减,市场矛盾尖锐等突出问题噩待依靠强有力的领导来引导。省局老局长罗会霖就是这样的情况下临危受命来到河南邮政,开始指导河南邮政逐步走出困境;平顶山邮政局党委书记、局长王德武以精神塑造邮政,以行动奉献邮政,以“疯狂”领导才能造就了平顶山邮政的由衰败走向辉煌的传奇,极大地鼓励了河南邮政的信心。这些优秀领导的带动下,河南邮政人心逐步稳定,思想统一,市场意识被唤醒,开始主动出击,发展市场,将中原邮政的蛋糕”日益做大。

只有脚踏实地的结果”河南邮政就是用这一种务实的工作态度,这世界上没有优秀的理念。将改革深入人心,一步一个脚印的实现发展。优秀的理念本身不创造价值,企业的价值在于用行动创造的效益。邮政人没有躁心,没有私心,没有妄心,没有亏心,以开拓创新,永争一流的作风,实现邮政业务专业化经营,上下一致,团结一心,以创造性的决策指导工作,以高效率的执行力保障服务,以良好的福利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

作为一个庞大的国有企业,中原突破》中河南邮政现代化的管理让我耳目一新。河南邮政始终在寻求新的突破,这与传统国有企业的发展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不断地寻求创新,河南邮政发展的一大亮点。邮政拥有其他行业无法比拟的网络信息资源,思变”使邮政的业务越来越广泛,传统的信函,邮政储蓄,报刊邮票等业务已不能满足邮政的发展理念。邮政人看到这一点,也做到思想转变,找到改革创新的突破口。商业信函、保险推广、代收货款税费,物流快递、邮政贺卡等新业务层出不穷,生产经营、服务理念、人事管理、薪酬福利等体制机制的不断改革创新,使得邮政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实现邮政的良好发展,对河南邮政事业也有了新的认识。

注重市场机遇,市场是企业发展的导向。河南邮政发展的另一大正确决策。省邮政公司杨海福总经理在对待河南邮政发展新方向,寻找新经济增长点时有着非常独到眼光。河南是农业大省,众多的农村人口和广阔的农业市场是邮政经济发展的潜在增长点,以服务“三农”发展农村市场为目标开展的农作物种子邮寄业务为邮政创造了新利润,也从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农民,提高了邮政的服务质量和公众形象。同时,以旅游业为基础发展的文化市场营销,通过发行邮册、邮资封等方式,实现了邮政和地方政府的双赢,得到各界的一致赞誉。为中小企业量身打造数据库商函等业务使众多业务从中得到良好的广告宣传,品牌形象得到提升,企业效益也显著增长。

把握市场机遇使河南邮政的发展变得多元化,改革创新使河南邮政的发展焕发新的活力。河南邮政今天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二者的作用。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读荆棘鸟的个人感悟
       名著个人的心得感想案例汇集9则
       读巴金的家的个人领悟
       读将心比薪的心得感想
       读水浒传的个人领悟2则
       读平凡的世界的领悟2则
       读自动自发的个人体会
       读责任胜于能力的个人领悟
       读结果第一的个人感想
       有关读我说德育的心得感想
     
    卫生局计财科个人总结
    个人简历模板十五人事职员
    市六措并举传达贯彻全省案件审理…
    政协委员提案工作指导意见
    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造就一…
    农机局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调研
    领导在政务公开会上的讲话
    优秀医生个人总结
    公司团代会开幕仪式讲话
    20年城乡环境卫生整治方案
    中原油田电大社会调查网上馅
    读中华魂的个人感想
    读中国很高兴的个人感想
    党历史见证读中国共产党章程
    十七大解读中国制造加速升级
    读书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